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番舶的意思、番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番舶的解釋

舊稱來 華 貿易的外國商船。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一八:“麟趾褭蹄式可尋,何須番舶獻其琛?” 鄭觀應 《盛世危言·電報》:“近日番舶暢行, 華 洋雜處,兵機萬變,瞬息不同。” 陳去病 《登鼓浪嶼》詩:“番舶正連鵝鸛陣,怒濤如振鼓鼙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番舶”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主要指來華貿易的外國商船,尤其在明清時期的海禁政策下,這類船隻需經官方特許才能進入中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
    “番”指外國或外族(如“番邦”),“舶”即大船。因此,“番舶”字面意為“外國的船舶”,特指從事貿易的外國商船。例如清代龔自珍在詩中提到“何須番舶獻其琛”,即指外國商船進獻珍寶。

  2. 曆史背景

    • 海禁與特許貿易:明清時期實行海禁政策,僅允許少數港口(如廣州)對外通商,外國商船需經官方批準方可入境貿易,這類特許船隻統稱“番舶”。
    • 鴉片戰争前的使用:在鴉片戰争前,“番舶”常與“洋船”混用,泛指西洋商船。
  3. 文獻與用例
    清代文獻中多次出現該詞,如鄭觀應《盛世危言》描述“番舶暢行,華洋雜處”,反映當時中外貿易的頻繁。陳去病詩句“番舶正連鵝鹳陣”則描繪了外國船隻密集停泊的場景。

  4. 現代含義
    當代已較少使用“番舶”一詞,但在研究古代中外貿易、海洋史時仍具重要性。需注意,個别解釋(如“船隻遠離陸地航行”)可能是對“番”字的誤解,主流定義仍以“外國商船”為準。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清代相關詩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番舶(fān bó)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拆分部首是「舟」和「番」,「舟」是指船的意思,而「番」則有外國、異國的意思。根據拆分部首,我們可以看出,番舶原本是指外國來的船隻。 番舶的筆畫一共有12畫,其中「番」是8畫,「舟」是4畫。 「番舶」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與外國交流的情況。在古代,中國靠海的地區與外國之間有頻繁的船隻往來,這些外來的船隻就被稱為番舶。這一詞彙也可以表達對來自外國的人或物的稱呼。 「番舶」是一個繁體字,沒有簡體字對應。 在古代,寫「番舶」的方式可能與現代不同。不過,由于它是個相對較新的詞彙,所以現代和古代的寫法應該沒有太大差異。 以下是關于「番舶」的例句: 1. 這艘番舶載滿了來自東南亞的商品。 2. 古代中國的港口常常停泊着許多番舶。 與「番舶」相關的組詞有: 1. 船隻(chuán zhī):泛指任何一種船。 2. 外國(wài guó):指與自己國家不同的國家。 3. 異國(yì guó):與自己國家不同的國家,也可指外國的人或物。 與「番舶」意義相反的反義詞是「本國船」,它表示屬于自己國家的船隻。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