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女子。多指妓女。 元 張可久 《小桃紅·湖上和劉時中》曲:“三絃玉指,雙鈎草字,題贈粉團兒。” 元 張可久 《紅繡鞋·湖上》曲:“控青絲玉面馬,歌《金縷》粉團兒,信人生行樂耳。”
(2).指白桃花。 元 周文質 《小桃紅·詠桃》曲:“任君各自簪紅紫,諸公肯許,老夫頭上,插朵粉團兒。”
“粉團兒”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古代文學語境及民俗文化。主要包含以下兩種釋義:
多指妓女
該用法常見于元代散曲,如張可久《紅繡鞋·湖上》中“歌《金縷》粉團兒”,通過“粉團兒”暗喻歌妓或風塵女子,帶有文學化表達色彩。
泛指年輕女子
部分語境中亦可泛指年輕貌美的女子,如周文質《小桃紅·詠桃》提及“插朵粉團兒”,以白桃花比拟女子妝容。
特指白桃花
元代文學作品中常以“粉團兒”形容白色桃花,取其花色如粉團般柔美之意。例如周文質在同一曲中,将白桃花與紅紫花色對比,突出其素雅特質。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詞義,若需深入考證,可查閱《全元散曲》或古代民俗研究資料。
《粉團兒》是一個常見的中國方言詞彙,特别在北方地區使用。它的意思是“朋友”或者“夥伴”,常常用于形容親密的、友好的關系。以下是關于《粉團兒》的一些拆分、來源、繁體字、古漢字寫法、例句,以及與之相關的詞語等信息。
《粉團兒》的漢字拆分是“米”、“囗”、“兒”。其中,“米”是部首,代表了與米粉相關的意象;“囗”是左右兩個小方塊兒圍起來的符號,起到拓寬和修飾的作用;“兒”則是表示小而可愛的意思。
《粉團兒》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模糊,但是大多數人認為它起源于中國北方方言。在方言中,粉代表了親密、友好,團兒則表示團結、聚集的意思。繁體字中的“粉”為「粉」,而“團兒”則沒有獨立的繁體字形。
古代書法中的《粉團兒》采用了縱橫交錯、線條流暢的楷書風格。漢字的演變使得“粉”字的構形變得更加簡潔而緊湊,同時保留了其代表親密友好的意思。而“團兒”一詞則較少在古代文獻中出現。
以下是一些關于《粉團兒》的例句:
1. 我們是最好的粉團兒,無話不談。
2. 在這個城市,我找到了真正的粉團兒。
3. 他們是我最親密的粉團兒,我可以信任他們。
與《粉團兒》相關的組詞有:粉色、團結、小夥伴。
近義詞有:朋友、夥伴、好友。
反義詞有:敵人、陌生人、對立者。
總之,《粉團兒》一詞在中國方言中常用于形容友好關系,類似于“朋友”或“夥伴”的意思。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