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緝穆的意思、緝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緝穆的解釋

亦作“ 緝睦 ”。和睦;使和睦。《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彼賢才尚多,将相緝穆,未可一朝定也。”《晉書·呂光載記》:“今外有強寇,人心未寧,汝兄弟緝穆,則貽厥萬世。”《宋書·劉敬宣傳》:“吾不能審 恭 事捷之日,必能奉戴天子,緝穆宰相與不?”《資治通鑒·晉安帝隆安三年》:“今外有強寇,人心未寧,汝兄弟緝睦,則祚流萬世。” 胡三省 注:“緝,當作‘輯’。”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一》:“時 楊石齋 秉政,卒能緝睦宮闈,鎮安中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緝穆”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和睦融洽”。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緝”通“輯”,指聚集、整理,“穆”則指溫和恭敬,二者合用時表示關系和諧、相處融洽的狀态,常用于描述人際或群體間的和睦氛圍。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内撫群下,緝穆衆心”,指安撫部下、凝聚人心之意。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緝穆”屬于同義複詞結構,古代文獻中常與“和睦”“輯睦”等詞互用。例如《後漢書·蔡邕傳》中“上下緝穆,庶績鹹熙”,強調上下級關系的和諧能促進政務順暢。現代《辭源》亦收錄此詞,釋義為“和睦”,并指出其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

在語義演變中,“緝穆”保留了古漢語莊重的語體色彩,當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或仿古文體中。例如研究三國時期政治關系的學術著作《魏晉南北朝政治制度研究》中,曾以“君臣緝穆”描述孫權與張昭的合作關系,體現該詞在曆史語境中的精準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緝穆”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讀音與基本釋義

二、文獻出處與例句 該詞多見于史書典籍,例如:

  1.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彼賢才尚多,将相緝穆,未可一朝定也。”
  2. 《晉書·呂光載記》:“汝兄弟緝穆,則貽厥萬世。”
  3. 《資治通鑒·晉安帝隆安三年》中寫作“緝睦”,胡三省注提到“緝”或為“輯”的通假字。

三、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描述人際關系或政治群體的和諧狀态,強調通過協調達成團結,如“緝穆宮闈,鎮安中外”。

該詞屬文言用法,現代漢語已不常見,需結合古籍上下文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典》《晉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艾絨拔趙幟易漢幟陛奏不妨事不假思索重圍仇偶瓷铛大敗搭客倒用字調省定奪頂梁柱翻江倒海符冊膚理概論個處弓勢狗寶規制和息紅闆鬨争回潏階戺競今疏古郡廳勞動法涼扇立名理棹冒塵梅葛枚文秘濇甯附炮筒子缥煙平谳埤助僑彙棄官親當矢石清西陵閏征灑涕蓍筮順恕送粥米網頁遊戲逶移穩獲武落鮮溫銷場細滴謝躄邪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