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ke one into consideration to the neglect of the other;attend to one thing and lose sight of another] 兩者不能同時兼顧
錢糧輸納,必有定限,……限有定而百姓閑時辦銀,逢限上納,無顧此失彼之慮。——清· 黃六鴻《錢谷比限》
顧了這個,失了那個。形容未能全面照顧。 明 張居正 《請重修<大明會典>疏》:“今兩朝實録,尚未告成,披閲校正,日不暇給,若復兼修會典,未免顧此失彼。”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七:“官軍顧此失彼,疲于奔命。” 王旡生 《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系》:“近日所出單行本,浩如煙海,其中非無佳構;然閲者因限於貲而顧此失彼者有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顧此失彼漢語 快速查詢。
“顧此失彼”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gù cǐ shī bǐ,其核心含義是因過于關注或處理某一方面,導緻其他方面被疏忽或遺漏,形容做事或考慮問題時無法全面兼顧,出現疏漏。
字面拆解:
深層含義: 強調在複雜情境下,資源、精力或注意力有限,難以同時妥善處理多個問題。例如:
他既要忙工作又要照顧家庭,常常顧此失彼。
用法場景:
近義詞:
反義詞:
這一成語源自中國古代對事物關聯性的觀察,至今仍廣泛用于強調全面考量的重要性。
《顧此失彼》是一個成語,意為顧慮太多,導緻忽視了重點或錯失了其他機會。
《顧此失彼》的拆分部首是目、心, 筆畫數目是17畫。
《顧此失彼》是出自《莊子·外物》。其中一段話是:“然忮忑者,何足算哉?早啜其辭,暴其志,生靈載之,而可心而顧、此失彼、亦恐有他。人之所憂安在?人之所恐在?如何則可入理哉?”
《顧此失彼》的繁體字為「顧此失彼」。
古時候《顧此失彼》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1. 在準備考試的時候,不要顧此失彼,集中精力複習重點内容。
2. 職場上,不能一味顧此失彼,要學會分清輕重緩急。
組詞有:顧慮、憂慮、顧全大局。
近義詞有:考慮不周、盲目顧忌、顧慮重重。
反義詞有:全力以赴、專心緻志、一心一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