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瀝的意思、滴瀝的詳細解釋
滴瀝的解釋
[tick] [象聲詞]∶雨水下滴的聲音
詳細解釋
(1).流滴。 漢 杜笃 《首陽山賦》:“青羅落漠而上覆,穴溜滴瀝而下通。”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涢水》:“穴中多鐘乳,凝膏下垂,望齊冰雪,微津細液,滴瀝不斷。” 唐 孟郊 《秋懷》詩:“老泣無涕洟,秋露為滴瀝。”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黟縣山水記》:“泉自石出,四時滴瀝。”
(2).圓潤明麗貌。 晉 王嘉 《拾遺記·昆侖山》:“甘露濛濛似霧,著草木則滴瀝如珠。” 元 喬吉 《沉醉東風·倩人扶觀璚華》曲:“珠滴瀝寒凝碧粉,玉瓏璁暖簇香雲。” 元 柯丹邱 《荊钗記·遐契》:“秋波滴瀝,雲鬟輕盈。”
(3).象聲詞。水下滴聲。 唐 周徹 《尚書郎上直聞春漏》詩:“滴瀝疑将絶,清泠發更新。” 宋 吳淑 《江淮異人錄·耿先生》:“上自起,附耳聽之,果聞滴瀝聲。” 明 陸采 《懷香記·佳會贈香》:“聽樓頭鼓角嚴,漏聲滴瀝蓮籌換。” 葉紫 《豐收》五:“屋頂上已有了滴瀝的聲音,人們隻感到一陣涼意。”
詞語分解
- 滴的解釋 滴 ī 液體一點一點地向下落:滴眼藥。滴落。滴翠。水滴石穿(喻隻要有恒心,不斷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亦作“滴水穿石”)。滴漏(漏壺)。 一點一點向下落的液體:水滴。汗滴。 量詞,用于滴下的液體的數量:
- 瀝的解釋 瀝 (瀝) ì 液體一滴一滴地落下:瀝血(滴血為誓,示必報之仇)。嘔心瀝血。 濾,漉:瀝酒。 液體的點滴:餘瀝。瀝液(喻文章、言論的精華)。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滴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象聲詞
主要形容水滴或雨水連續下落的聲響,例如:“屋檐雨水滴瀝”“泉水滴瀝作響”。該用法在多個權威詞典中被列為最核心含義。
-
其他引申義
- 流滴:指液體緩慢流動的狀态(如漢代文獻中“穴溜滴瀝而下通”)。
- 圓潤明麗:少數古籍中用于形容事物色澤或形态的明麗感(如“青羅落漠而上覆”)。
二、引證與例句
- 古文用例
唐代周徹《尚書郎上直聞春漏》:“滴瀝疑将絕,清泠發更新”;宋代吳淑《江淮異人錄》描述“滴瀝聲”。
- 現代文學
葉紫《豐收》:“屋頂上已有了滴瀝的聲音”,體現雨聲的細膩描寫。
三、使用場景
常見于自然描寫(如雨景、泉水)或抒情語境,例如:“夜雨滴瀝,更添愁緒”“岩洞鐘乳滴瀝不斷”。
四、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以拟聲用法為主,其他含義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文學作品中。如需更多例句或拓展,可參考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滴瀝,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有着多重含義。它可以指液體滴下的聲音或動作,也可以形容持續不斷地滴下。現在讓我們來拆分一下滴瀝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以及它的來源和繁體字形。
滴瀝這個詞的部首分别是水(氵)和立(立),拆解後可以看出,它是由表示水的氵和表示立的立字組成。根據筆畫數目,滴瀝共有10畫。
滴瀝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沒有提及,所以我們無法給出準确的信息。
在繁體字中,滴瀝的寫法保持了基本的形狀和結構,隻是一些筆畫略有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滴瀝的例句:
1. 汽車經過雨水,發出滴瀝聲音。
2. 雨點滴瀝着落在窗戶上,形成美麗的圖案。
滴瀝是一個多義詞,除了表示液體滴下的聲音或動作之外,它還可以用于其他方面的描述。例如,滴瀝可以用來形容時間的流逝,例如“分秒不停地滴瀝”,意味着時間流逝得很快。
滴瀝的近義詞可以是滴答、滴溜等,它們都可以表示液體滴下的聲音或動作。反義詞則可以是停滞、靜止等,它們表示液體不再滴下或停止流動。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