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職權,權柄。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胡不均弘,俾執事樞。” 宋 黃庭堅 《和邢惇夫秋懷》詩之六:“雖折千裡衝,豈若秉事樞。”
“事樞”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職權、權柄,指掌管事務的核心權力或關鍵職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文獻例證
近義詞與反義詞
提示:該詞屬古漢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文獻研究或特定語境引用。
《事樞》是一個成語,意指事情的關鍵、核心。它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或決策的核心要素。
《事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是“事”字的部首“亻”,右邊的是“林”字的部首“木”。總共有11畫。
《事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是周代齊國的國君管仲說的一句話:“民於斯為竭,國於斯盈。”其中的“於斯”指的就是事樞,即事情的關鍵所在。
《事樞》的繁體字為「事樞」,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根據古籍中的記載,古代的《事樞》字寫作「事羽」。雖然字形有所變化,但意思與現代相同。
1. 這個會議的議程就是找出問題的事樞,以便我們能夠采取正确的行動。
2. 在困難時期,我們必須明确問題的事樞,以便做出正确的決策。
事關重要、事必躬親、樞紐關系。
關鍵、要點、核心
表面、表象、外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