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鸾照鏡的意思、孤鸾照鏡的詳細解釋
孤鸾照鏡的解釋
南朝 宋 範泰 《鸾鳥詩》序:“昔 罽賓 王結罝 峻祁之山 ,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能緻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後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言。鸞睹形感契,慨然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絶。”後以“孤鸞照鏡”比喻無偶或失偶者對命運的傷悼。 南朝 陳 徐陵 《鴛鴦賦》:“山鷄映水那自得,孤鸞照鏡不成雙。”
詞語分解
- 孤鸾的解釋 .孤單的鸾鳥。比喻高人隱士。 南朝 梁 江淹 《贈煉丹法和殷長史》:“譬如明月色,流采映歲寒。一待黃冶就,青芬遲孤鸞。”.孤單的鸾鳥。比喻失去配偶或沒有配偶的人。 北周 庾信 《拟詠懷》之二二:
- 照鏡的解釋 .明鏡。《南史·陸慧曉傳》:“ 慧曉 心如照鏡,遇形觸物,無不朗然。”.對鏡自照。《淮南子·說山訓》:“夫照鏡見眸子,微察秋毫,明照晦冥。” 北周 庾信 《舞媚娘》詩:“朝來戶前照鏡,含笑盈盈自看。
網絡擴展解釋
“孤鸾照鏡”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内容解釋:
1.基本釋義
拼音為gū luán zhào jìng,結構為主謂式四字成語,多用于比喻無偶或失偶者對命運的哀傷與悲歎,情感色彩中性。
2.出處與典故
出自南朝宋範泰《鸾鳥詩》序:
罽賓王在峻祁山捕獲一隻鸾鳥,雖以金籠、美食豢養,鸾鳥卻三年不鳴。其夫人建議懸鏡于籠前,鸾鳥見鏡中身影,誤以為同類,終因悲鳴而絕。
此故事以鸾鳥的孤獨與自傷,隱喻人類失去伴侶或知音後的深切哀痛。
3.寓意與用法
- 核心象征:比喻孤獨者因無偶或失偶而感懷命運,如鸾鳥對鏡自照時的絕望。
- 文學應用:常見于詩詞中,如例句“山雞映水那自得,孤鸾照鏡不成雙”,通過對比強化孤獨意象。
4.相關擴展
- 文化關聯:與“對影自憐”“顧影獨悲”等成語意境相通,均強調孤獨者的心理狀态。
- 現代引申:可延伸至對理想、知音難覓的感慨,不限于婚戀關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鸾鳥詩》序原文或相關古籍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