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nal for transporting tribute rice] 古時專指運漕糧的河道
以供漕運為主的河道。 宋 梅堯臣 《和刁太博十題·小舫》:“漕河有處通陂水,深入荷花人不知。” 明 胡侍 有《真珠船·漕河》。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七·鎮江府》:“﹝ 丹徒縣 ﹞ 漕河 。”原注:“六朝都 建康 ,凡 三吳 船避 京江 之險,自 雲陽 西城鑿 運瀆 徑至都下…… 隋 平 陳 ,廢 雲陽 二渠。 大業 六年,勅穿 江南河 ,自 京口 至 餘杭 八百餘裡,廣十餘丈,拟通龍舟,以備東遊,即 丹徒 漕渠 矣。”此指 大運河 。
漕河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漕河是古代專用于運輸漕糧(通過水道運送的稅糧)的人工或自然河道。其名稱源于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漕,水轉谷也”的釋義,即通過水路轉運糧食。
地理特征
漕河屬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發源于河北省保定市易縣五回嶺(太行山脈),自西北向東南流經易縣、滿城縣等地。原為徐河支流,後改道彙入府河,最終注入藻雜澱。
曆史功能
漕運始于春秋時期,主要用于軍事後勤補給和糧食運輸。明清時期,漕河成為連接華北與京畿的重要水道,承擔着供應京城糧食、軍饷及調節民食的作用。
延伸比喻
因漕運繁忙,該詞也被引申為“工作繁忙、事務繁多”的象征,如成語“漕河之勞”即形容忙碌狀态。
如需了解具體河流的現代水文特征或曆史事件,可參考地方志(如)及權威百科資料(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