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洛茨基派”的簡稱。俄國工人運動中的機會主義派别。列甯逝世後,托洛茨基組織反對派,宣傳一國不能建成社會主義的理論,嚴重危害俄國革命和國際工人運動。1927年,托洛茨基被開除出黨,1929年又被驅逐出境。1938年,托派成員在法國巴黎組織了“第四國際”(世界社會主義革命黨),與第三國際對抗。第二次************後,該派四分五裂。
“托派”是“托洛茨基派”的簡稱,指以俄國革命家列昂·托洛茨基思想為核心的政治派别,其理論和實踐對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産生過重要影響。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托派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蘇聯内部的政治鬥争。列甯逝世後,托洛茨基提出“不斷革命論”,反對斯大林“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的主張,認為社會主義革命需具備國際性,并批評蘇聯官僚化傾向。1927年托洛茨基被開除出黨,其支持者逐漸形成獨立派系,1938年成立“第四國際”與共産國際(第三國際)對抗。
托派在歐美、拉美等地曾有一定影響力,但二戰後因内部路線分歧逐漸式微。其組織“第四國際”多次分裂,衍生出多個分支,至今仍存在少數活躍團體。
20世紀20-30年代,中國部分知識分子受托派思想影響,成立相關組織,但長期受打壓。1952年後大陸托派活動基本消失,1979年後相關曆史才重新被提及。
托派是馬克思主義的分支流派,以國際革命和反斯大林主義為标志,但因理論與實踐争議長期處于共産主義運動邊緣。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國家或時期的托派活動,可查閱曆史檔案或學術研究。
托派是指托洛茨基主義者的簡稱,是以俄國革命家托洛茨基為代表的一支左翼政治派别。他們主張無産階級革命,反對斯大林主義,在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發展了自己的理論。
《托派》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水(氵),總共有7筆。
《托派》的來源是源于托洛茨基的姓氏縮寫"Trot"。在俄國革命後期,托洛茨基被流放至*********的土境時,他身邊的一些支持者在稱呼他時使用了這個縮寫,并漸漸流傳開來。
《托派》的繁體字為「托派」。
《托派》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拆分部首相同,但是總共有10筆。
他是一個堅定的托派,一直秉持着托洛茨基的理論。
托洛茨基、托派主義、托派分子
托派的近義詞包括托派主義者、托洛茨基派、革命社會主義者。
托派的反義詞為斯大林主義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