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從死的意思、從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從死的解釋

(1).殺6*人以殉;陪葬。《史記·秦本紀》:“二十年, 武公 卒,葬 雍 平陽 。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詩·秦風·黃鳥序》:“《黃鳥》,哀三良也。國人刺 穆公 以人從死,而作是詩也。”《漢書·趙敬肅王劉彭祖傳》:“病先令,令能為樂奴婢從死,迫脅自6*殺者凡十六人,暴虐不道。”

(2).自6*殺以陪隨其死。《漢書·匡衡傳》:“ 秦穆 貴信,而士多從死。” 明 陳邦瞻 《宋史紀事本末·會蒙古兵滅金》:“将士皆曰:‘相公能死,吾輩獨不能耶!’於是參政 孛術魯婁室 、 烏林荅胡土 ……及軍士五百餘人皆從死焉。”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從死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從死"在漢語中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殉葬:

    • 這是"從死"最核心的含義。指古代社會的一種殘酷習俗,即強迫或自願地用活人(通常是死者的妻妾、近臣、侍從、奴隸等)陪同死者一起下葬,以便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侍奉死者。這反映了古代等級制度和靈魂不滅的觀念。
    •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第7卷第1450頁對"從死"的解釋明确為:"殉葬;以人殉葬。" 例如,《史記·秦本紀》記載:"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 此處的"從死"即指殉葬。
  2. 自殺以殉:

    • 引申義指為了追隨某人(通常是君主、丈夫或崇敬的對象)而自殺。這種行為可以是出于忠誠、愛情或強烈的依附關系。
    • 來源依據: 《辭源》(商務印書館,1988年修訂版)第0567頁對"從死"的解釋包含:"謂殉葬。... 亦指自殺以從。" 例如,《史記·田儋列傳》記載:"田橫乃與其客二人乘傳詣雒陽。... 遂自刭,令客奉其頭,從使者馳奏之高帝。... 既葬,二客穿其冢旁孔,皆自刭,下從之。" 這裡二客的自殺行為,即可理解為"從死"(追隨田橫而死)。

"從死"一詞的核心在于"追隨死亡",其具體體現為古代社會殘酷的殉葬制度,也指個人出于某種強烈情感或忠誠而選擇的自殺殉節行為。這個詞承載着厚重的曆史信息,是研究古代社會制度、倫理觀念和喪葬文化的重要切入點。

網絡擴展解釋

“從死”是一個曆史性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及用法:

一、核心釋義

  1. 殺人以殉葬
    指古代用活人為死者陪葬的習俗,常見于王公貴族的葬禮。例如《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武公去世時,首次用66人殉葬。這種制度在商周時期尤為盛行,後被逐漸廢除。

  2. 主動追隨某人而死
    指出于忠誠、信仰或情感,自願自殺以追隨死者,如臣子為君主、妻妾為丈夫殉節。例如《漢書》提到秦穆公時期士人多主動殉葬,金國滅亡時五百餘名将士集體自殺殉國。


二、曆史與文獻例證


三、用法說明


四、造句示例(引自文獻)

  1. 《史記》:“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
  2. “将士皆從死,軍士五百餘人皆殉國。”
  3. 現代引申:“在最黑暗的時刻,信念能将人從死亡邊緣拉回。”

如需更完整的古代殡葬制度考據,可參考《史記》《漢書》等原始文獻(來源:、3、6、9)。

别人正在浏覽...

熬心阿阇梨百尺拜舞變顔滄海一鱗成位宸聽雠刊怱遽戴悅單貧膽土道慧點璧殿使飯糁副産品高閈讙動環路花翹賤酬江鄉近郛菁華娟媚髡奴焜耀曆程臨虛硫代硫酸鈉鹿床驢鳴狗吠旅燕曼聲慢侮駡侮明玑鳴弄鳥迹書佩戴漂潑期瓜焭單鵲矢禳禜灑除撒歡三更半夜商星聲列盛容世喧夙命投醫徒長萬幾窩心戲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