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居困頓。語出《易·旅》:“旅瑣瑣,斯其所取災。” 王弼 注:“寄旅不得所安,而為斯賤之役,所取緻災,志窮且困。” 宋 張方平 《送客遊兖海》詩:“訪舊自堪寬旅瑣,賢侯況似 蜀 文翁 。”《宋史·度宗紀》:“以文武官在選困於部吏,隆寒旅瑣可閔,詔吏部長貳、郎官日趣銓注,小有未備,特與放行。” 清 顧炎武 《答王茂衍》:“乃荷千裡賜書,勤勤懇懇,且為之謀其旅瑣而助其躋陵,所謂情同金石,義薄雲天,非時流之可企矣。”
“旅瑣”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與《易經》中的旅卦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易經》中的兩種解釋方向
古代用例中的引申義
在宋代文獻中,“旅瑣”常被用于描述官員或文人漂泊時的窘境。例如:
哲學與處世啟示
從《易經》角度看,“旅瑣”告誡人們:身處逆境時需避免目光短淺、行為猥瑣,否則會加劇困境。這與現代心理學中“逆境中的積極心态”有相通之處。
“旅瑣”一詞融合了客觀境遇(旅居困頓)與主觀态度(行為卑微),既是對處境的描述,也暗含處世哲學。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側重,但核心均指向“因卑微或困頓而招緻不順”。
旅瑣是一個常用的詞語,既可以用作名詞,又可以用作形容詞。它的意思多指旅行中所遇到的瑣事或繁雜的瑣碎事務。
拆分部首和筆畫:旅瑣是由部首「方」和「玉」組成的,「方」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數為四,而「玉」的筆畫數為五,因此旅瑣的總筆畫數為九。
來源:旅瑣一詞最早出自《世說新語·德行》。在古代小說、文學和曆史文獻中,也經常可以見到這個詞的使用。
繁體字:旅瑣的繁體字為「旅瑣」。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旅瑣的寫法有所不同。其中「旅」的古代寫法為「巿」,而瑣的古代寫法為「蓲」。
例句:他的旅行計劃遇到了不少瑣事,讓他感到有些疲憊和煩惱。
組詞:旅遊、旅行、瑣碎、瑣事等。
近義詞:繁雜、瑣細、纏繞。
反義詞:簡單、順利、暢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