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不加過問。《歧路燈》第六二回:“咱們不得束手旁觀,睜着眼叫他陷於不義。” 巴金 《秋》三九:“ 梅 因吐血而死。現在年輕的 枚少爺 又在吐血……又是一個悲劇,他們仍然隻有束手旁觀。”
“束手旁觀”并非現代漢語中的标準成語,可能是“袖手旁觀”與“束手無策”的混淆或誤寫。以下是兩個成語的詳細解釋,供參考:
字面含義:将手藏在袖子裡站在一旁觀看。
深層含義:比喻對事情漠不關心、置身事外,既不參與也不協助。
出處:唐代韓愈《祭柳子厚文》中“巧匠旁觀,縮手袖間”一句演化而來。
用法:
近義詞:冷眼旁觀、坐視不理
反義詞:拔刀相助、挺身而出
含義:像手被捆住一樣毫無辦法,形容遇到問題時毫無解決能力。
結構分析:
近義詞:無計可施、一籌莫展
反義詞:應對自如、遊刃有餘
《束手旁觀》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含義為對事态的發展持袖手旁觀的态度,不采取任何行動或表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束》的部首是“木”,總筆畫數為七畫。
《手》的部首是“手”,總筆畫數為四畫。
《旁》的部首是“方”,總筆畫數為五畫。
《觀》的部首是“見”,總筆畫數為十一畫。
來源:
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一個典故。相傳,在古時候,有一個官員目睹了一個不公正的事件,但卻選擇了對此束手旁觀。後來,這個典故被形容為一種袖手旁觀、不幹涉的态度,由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繁體:
《束手旁觀》(以繁體字形式書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這個成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由《束》、《手》、《旁》和《觀》四個漢字組成,保持了相同的意義。
例句:
1. 在面對不公正的行為時,我們不能束手旁觀,應該勇于正義。
2. 這個社會問題需要大家共同參與,不能光是袖手旁觀。
組詞:
參觀、觀察、目觀、視觀、局外人。
近義詞:
袖手旁觀、漠不關心、不聞不問。
反義詞:
積極幹預、主動介入、果斷行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