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勸鑒戒。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傅玄 篇章,義多規鏡; 長虞 筆奏,世執剛中;并楨幹之實才,非羣華之韡蕚也。”
規鏡(guī jìng)
釋義:
“規鏡”為漢語複合詞,由“規”(準則、法度)與“鏡”(借鑒、參照)組合而成,意為可作準則的借鑒或典範,強調某種事物或行為具有示範性,可供他人效仿或對照自省。其核心含義與“龜鏡”(“龜”指占卜吉兇,“鏡”指明鑒得失)相近,均含“借鑒”之意,但“規鏡”更側重規範性與指導性。
引證與用法:
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序例》中提及:“蓋史之為例,猶國之有法。國無法,則上下靡定;史無例,則是非莫準。昔夫子修經,始發凡例;左氏立傳,顯其規鏡。”此處“規鏡”指史書體例對後世史家的規範作用,強調其作為撰史準則的意義。
宋代類書《冊府元龜》載:“忠臣烈士,貞女義夫,代不乏人,皆足為後世規鏡。”意為忠義之士的言行可成為後人道德實踐的楷模。
現代引申:
在現代語境中,“規鏡”一詞雖不常用,但仍見于學術或文學論述,喻指具有指導意義的範例或标準。例如:“傳統文化中的禮制思想,至今仍為社會治理提供規鏡。”
權威來源參考: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為權威工具書,讀者可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查閱。)
“規鏡”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規勸鑒戒,強調通過反思或勸誡來糾正言行。具體解析如下:
核心含義
由“規”(檢查、勸誡)和“鏡”(鏡子,喻指參照)組成,意為通過對照、反思以達到鑒戒或勸誡的目的。
延伸場景
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文心雕龍》或漢典等權威來源。
骜好百老彙搬枒報道觱栗彩練川端康成錯頭倒失打牙配嘴頂頭風東魏肚裡淚下敦故負挾隔音鬼森森詭舌蚶醬鶴和環布薦居鏡蔔旌德徑向九本口谀瀾倒立足點倫色盲風澀雨冥惷僻處皮筏平怿潑婦婆媳嗆嘔乾晷勤肅瓊敷棄妻溶溶滟滟入禅上水船山牌沈約詩哲水遠山長肆騷隨機信號蘇幕遮天壤調嘴土古腯偉綫車謝疾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