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長短的意思、長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長短的解釋

(1) 〈方〉

(2) [whatever]∶不管怎麼樣;好歹

莫恨東西溝水别,滄溟長短拟同歸。——白居易《送韋侍禦量移金州司馬》

(3) [surely]∶一定

你長短等我,不見不散

詳細解釋

(1).長和短。指距離、時間。《孟子·梁惠王上》:“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人名曰 石夷 ,來風曰韋,處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長短。” 晉 向秀 《難嵇叔夜<養生論>》:“若性命以巧拙為長短,則聖人窮理盡性,宜享遐期;而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 、 周 、 孔 ,上獲百年,下者七十,豈復疏于導養邪?顧天命有限,非物所加耳。”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夫良知之於節目時變,猶規矩尺度之於方圓長短也。” 巴金 《秋》二九:“它一揚一頓,甚至聲音的長短,都像是合着節拍的。”

(2).偏指長或長度。《齊民要術·薕》引 漢 楊孚 《異物志》:“薕實雖名三薕,或有五六。長短四五寸。” 宋 蘇轼 《私試策問》之四:“古者坐於席,故籩豆之長短、簠簋之高下,適與人均。”《水浒傳》第二四回:“便将出那綾綢絹緞來,婦人将尺量了長短,裁得完備,便縫起來。”

(3).長處和短處。 漢 荀悅 《漢紀·宣帝紀二》:“人各有長短,子欲學我亦不能,吾欲效子亦敗矣。” 明 張居正 《陳六事疏》:“臣竊以為事無全利,亦無全害;人有所長,亦有所短。要在權利害之多寡,酌長短之所宜,委任責成,庶克有濟。” 清 唐甄 《潛書·講學》:“此長短明蔽,人各有其一二,皆可以相資。”

(4).偏指長處、正确之處。《漢書·張湯傳》:“有郎功高不調,自言, 安世 應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執事,何長短而自言乎!’絶不許。”

(5).偏指短處、錯誤之處。《史記·酷吏列傳》:“﹝ 寧成 ﹞緻産數千金,為任俠,持吏長短,出從數十騎。其使民威重於郡守。”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後娶》:“子誣母為妾,弟黜兄為傭,播揚先人之辭迹,暴露祖考之長短,以求直己者,往往而有。悲夫!” 宋 蘇轼 《上皇帝書》:“上有監司伺其過失,下有吏民持其長短,未及按問,而差替之命已下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五·方爾止》:“ 劉貢父 平生未嘗議人長短,有不韙,必面折之。”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二二章:“而議論鄰居的長短,都是婆婆媽媽的惡習。”

(6).猶關系、牽涉。 蕭紅 《牛車上》:“人們說是‘告示,告示’,可是告的什麼?我也不懂那一套……‘告示’倒知道是官家的事情,與我們做小民的有什麼長短!”

(7).高和下,優和劣。《北史·獨孤羅傳》:“諸弟見 羅 少長貧賤,每輕侮,不以兄禮事之。然性長者,亦不與諸弟校競長短。後由是重之。”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故世號士大夫風操,而家門頗有不同,所見互稱長短,然其阡陌亦自可知。”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那麼,你隻好和我較個長短!”

(8).攻讦;責難。《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郗慮 持節策命公為 魏公 ”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郗慮 ﹞遂與 融 互相長短,以至不睦。公( 曹操 )以書和解之。”《北史·虞慶則傳》:“﹝ 虞慶則 與 楊素 ﹞遂互相長短。” 元 徐陽輝 《有情癡》:“好文章中不得時人目,開着口隨他長短,捏着筆一任批駁。”

(9).情由;情況。《三國演義》第四九回:“ 徐盛 從 江 内去, 丁奉 從旱路去,都到 南屏山 七星壇 前,休問長短,拿住 諸葛亮 ,便行斬首,将首級來請功。”《金6*6*梅詞話》第三八回:“老婆見他漢子來家,滿心歡喜,一面接了行李,與他拂了塵土,問他長短。”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三章:“這一回,你一來,他準是看上你啦,老是跟我打聽你的長短。”

(10).指死亡等意外變故。《儒林外史》第五回:“我死了值得甚麼!大娘若有些長短,他爺少不得又娶個大娘。”《紅樓夢》第十一回:“可是呢!好箇孩子,要有箇長短,豈不叫人疼死!” 巴金 《秋》四一:“萬一我有什麼長短,婆,媽,請你們好好地看待 孫少奶 。”

(11).猶反正、終究。 隋 崔仲方 《夜作巫山》詩:“若為教月夜,長短聽猿聲。” 宋 陸遊 《後春愁曲》:“世間萬事元悠悠,此身長短歸山丘。” 金 蕭貢 《讀火山瑩禅師卷》詩:“長短都歸一夢中,身前身後兩無窮。”

(12).指長短術。《史記·酷吏列傳》:“ 邊通 ,學長短,剛暴彊人也,官再至 濟南 相。”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長短術興於 六國 時。行長入短,其語隱謬,用相激怒。”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暨 戰國 争雄,辯士雲踴,從橫參謀,長短角勢。”

(13).指長短句。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薛逢》:“ 逢 天資本高,學力亦贍,故不甚苦思。豪逸之态,長短皆卒然而成,未免失淺露俗。” 明 何景明 《<王右丞詩集>序》:“顧集中長短混列,欲考體制以求作者之意,實煩簡閲。乃略加編定,稍用己意去取之。”參見“ 長短句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長短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長短”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義項:

一、核心含義

  1. 長度/尺寸(最常見用法)
    指物體或時間的長度,如“衣服長短合適”“繩子長短不一”。古漢語中亦用于衡量,如《孟子》提到的“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2. 意外變故(多指生命危險)
    常見于口語,如“萬一有個長短”。此義項源自明清文學,如《儒林外史》中“大娘若有些長短”。

二、引申含義 3.是非/優缺點
用于評價人或事,如“議論别人的長短”“人各有長短”。

  1. 方言用法
    • 表“無論如何”:如“明天的會你長短要來”。
    • 表“終究”:如“長短都一樣”。

補充說明
古文獻中可指時間或空間跨度,如《山海經》記載“司日月之長短”,此用法現代已較少見。


參考資料:主要綜合權威詞典釋義(-4),古義參考文獻引述(-8)。

網絡擴展解釋二

長短這個詞源自漢字,表示長度的概念。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長的部首是長部,短的部首是矢部。長字的筆畫數為12,短字的筆畫數為5。 在繁體字中,長短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長短的表示方式有所不同。長字是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部為長部,下部為長部。短字則是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部為短部,下部為矢部。 以下是一些關于長短的例句: 1. 這條繩子很長,可以用來系住東西。 2. 短漢字的書寫速度比長漢字要快。 與長短相關的詞彙有很多,例如: 1. 長度:用來衡量物體或距離的尺寸大小。 2. 長篇:指較長的文章或著作。 3. 短暫:表示時間短暫、過得很快。 4. 短信:用來發送簡短信息的通信方式。 一些與長短近義的詞彙有: 1. 長寬:表示物體的長和寬的尺寸。 2. 短長:表示長度的長短。 長短的反義詞是: 1. 長:表示物體或距離的長度較長。 2. 短:表示物體或距離的長度較短。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