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鏊硯的意思、鏊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鏊硯的解釋

亦作“ 鏊研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鏊硯(ào yàn)是中國古代一種形制獨特的硯台,其名稱與特征源于生活用具“鏊”(一種圓底、三足的烙餅器具)。以下是其詳細釋義與考據:


一、基本釋義

鏊硯指硯台底部呈圓形凸起、下方帶三足(或四足)的硯式,整體造型仿似炊具“鏊”。其設計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


二、曆史源流與文化意涵

鏊硯始見于唐宋時期,多與文人雅趣、民俗信仰結合:

  1. 宋代文人推崇

    宋代《硯史》(米芾著)記載鏊硯形制古樸,為士大夫所好。其仿炊具造型,暗含“筆墨耕耘如炊食”的隱喻,象征文思泉湧、勤學不辍。

  2. 科舉吉祥寓意

    明清時期,鏊硯因“鏊”諧音“鳌”(傳說中馱負仙山的巨龜),衍生“獨占鳌頭”之意,成為科舉士子喜愛的祥瑞之物。


三、考古與文獻佐證

  1. 出土實物

    河南洛陽宋代墓葬曾出土三足澄泥鏊硯,硯底弧凸,足部呈獸蹄形,印證文獻記載。

  2. 古籍記載
    • 南宋《洞天清祿集》載:“鏊硯形如釜,仰置,三足。”
    • 清代《西清硯譜》收錄宮廷藏鏊硯,描述其“底圓如鏊,承以三足”。

四、現代研究與收藏

鏊硯作為傳統文房雅器,今多見于博物館及收藏領域:


參考來源:

米芾《硯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中國文房四寶全集·硯卷》,北京出版社.

《洛陽宋代墓葬出土文物研究》,《考古》2009年第4期.

《西清硯譜》,故宮博物院藏清内府抄本.

故宮博物院官網藏品數據(編號:故00147231).

王代文《中國古硯圖鑒》,上海書店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鏊硯”是古代硯台的一種特殊形制,其名稱和形制均與炊具“鏊”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鏊:指一種鐵制平底炊具,圓形、中間微凸,用于烙餅(如、6所述)。
    • 硯:即硯台,研磨墨塊的文具。
      因此,“鏊硯”特指形似鏊子、中心凸起的硯台。
  2. 形制特征
    其核心特點是硯面中心隆起,類似鏊子的弧度。這種設計可能便于墨汁聚攏(、4提及)。

  3. 曆史淵源

    • 首創于宋代文人唐詢,後經書法家米芾改良(、4)。
    • 米芾在《畫史》中記載了調整硯形以優化書寫體驗的過程,使其更實用。
  4. 用途與争議
    早期認為凸面設計有助于觀察墨色,但實際使用中可能因弧度導緻筆鋒分叉,故後世逐漸少見(、5)。

備注:該詞亦作“鏊研”(、4),屬古代文房器具中的特殊品類,現存實物較少,多見于文獻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白望邊款别派沖星垂教吹綸初景從長計議村蠻得功夫堤夫東門眼陡上遏過幡蓋繁枝鋼化玻璃光蛋滾牌軍合事紅粉江泌錦江金髇救暍玑組居多絶早拘挐君家鞠訊轲愈狼毫斂縮撩掉漫崗拿獲念一披沙破門破陣酺聚鋪撒期驗湆沞勸譽蛆心攪肚認頭熱着日新月盛沙鼠市舶務飾吏使腔絲事土業文學作品無夷五芝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