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慨的意思、悲慨的詳細解釋
悲慨的解釋
悲傷感慨。 晉 王羲之 《又與殷浩書》:“遂令天下将有土崩之勢,何能不痛心悲慨也!” 宋 劉克莊 《水調歌頭·遊蒲澗追和崔菊坡韻》詞序:“後二十五年,奉使 嶺 外,拜公祠像,俯仰今昔,輒和公所作《水調歌頭》,以寓悲慨雲。” 何其芳 《畫夢錄·獨語》:“絕頂登高,誰不悲慨的一長嘯呢?”
詞語分解
- 悲的解釋 悲 ē 傷心,哀痛:悲哀。悲傷。悲怆。悲痛。悲切。悲慘。悲涼。悲憤。悲凄。悲恸。悲吟。悲壯。悲觀。悲劇。樂極生悲。 憐憫:悲天憫人。 哀歡喜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慨的解釋 慨 ǎ 情緒激昂,憤激:憤慨。慷慨。 歎息,歎氣:慨歎。感慨。 豪爽,不吝啬:慨允。慨諾。慨然。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悲慨”是一個融合悲傷與憤慨情緒的漢語詞彙,具體解析如下:
一、基本詞義
由“悲”(悲傷)和“慨”(憤慨/感慨)組合而成,指因遭遇不公、苦難或時代動蕩而産生的悲傷與憤怒交織的複雜情感。例如《晉書》中描述社會動蕩時常用此詞。
二、文學意涵
- 詩歌風格:晚唐司空圖在《二十四詩品》中将“悲慨”列為詩歌風格之一,特指壯烈蒼涼的審美意境,如“大風卷水,林木為摧”的意象。
- 情感載體:宋代劉克莊在《水調歌頭》詞序中以“寓悲慨雲”表達對古今變遷的痛切感懷。
三、使用場景
- 個人境遇:如王羲之《與殷浩書》中“痛心悲慨”表達對時局的憂慮。
- 曆史評論:現代作家何其芳用“誰不悲慨一長嘯”渲染登高懷古的蒼茫感。
四、相關詞彙
提示:該詞多用于文學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直接使用。如需深入了解司空圖《悲慨》詩品的完整原文,可查閱古典文論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悲慨是一個形容詞,用于形容感到悲哀和悲傷之餘又産生對不公平或不公正的強烈憤慨的情緒。拆分部首和筆畫是“心”和“巴”,其中“心”表示與情感和内心相關的意思,“巴”表示形狀。悲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中的象形文字,字形演變至今,繁體字仍然保留了古時候的寫法。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悲”字的形狀更加複雜,包含了更多的筆畫。下面是一個例句:“他對社會不公的現象感到悲慨。”與“悲慨”相關的組詞有“悲傷”、“悲觀”和“慨歎”,這些詞都表示不同程度的悲哀或憤慨。與“悲慨”意義相反的詞是“平靜”、“冷漠”或“滿意”,它們表示不受事件影響或不關心事件的情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