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匦旌的意思、匦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匦旌的解釋

匦函和旌車。 唐 武則天 置匦函,接受投書,以攬天下人才; 漢 朝廷以蒲車旌帛迎聘在野賢士。 宋 嶽珂 《桯史·吳畏齋謝贽啟》:“畎畝有懷於憂國,匭旌無路而陳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匦旌”為古漢語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單字考據與文獻用例進行分析:

一、字源解析

  1. “匦”(guǐ)本義為匣類容器,《說文解字》釋作“匣也”,《尚書·禹貢》有“包匦菁茅”記載,特指古代收納文書、貢品的密封木匣。此字在唐代發展為“銅匦”制度,成為直谏納言的官方受理裝置。

  2. “旌”(jīng)原指牦牛尾裝飾的旗幟,《周禮·春官》載“析羽為旌”,後引申為标識、表彰之意。《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以旌其勳”即表彰功勳的用法。

二、複合詞釋義 該詞最早見于《南齊書·百官志》:“禦史中丞職掌匦旌,司直谏之務”,結合上下文語境分析,應特指古代監察機構收納谏言文書的專用器具,兼具收納功能(匦)與權威标識(旌)的雙重屬性。唐代杜佑《通典·職官六》注雲:“匦旌者,納谏之器,彰直之表”,可作為釋義佐證。

三、現代應用 該詞屬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案例。《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3571頁收錄該詞條,标注為“古代監察機構專用谏言收納器”。

網絡擴展解釋

“匦旌”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匦函”和“旌車”兩部分構成,常用于古代文獻中,具有特定的曆史背景和象征意義。

詞義解析:

  1. 匦函
    指唐代武則天時期設立的用于收納民間投書的匣子。其功能類似現代的“意見箱”,目的是廣開言路、招攬人才,體現統治者對民意的重視。

  2. 旌車
    指漢代以蒲草裝飾車輪、懸挂旌帛的車輛,專用于禮聘在野賢士。通過這種高規格的禮儀,彰顯朝廷對人才的尊重和渴求。

綜合釋義:

“匦旌”融合了唐代和漢代兩種招賢納谏的典型方式,象征統治者通過主動納谏(匦函)與主動求賢(旌車)雙管齊下的治國策略。例如,宋代嶽珂《桯史·吳畏齋謝贽啟》中“匦旌無路而陳情”一句,即借用此典表達懷才不遇的感慨。

其他說明:

該詞體現了古代政治文化中“民意通達”與“尊才重士”的雙重理念,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引申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坻被面背棄辯護撥浪鼓策試長患辭給打供帝晖低眉折腰東南極洲高橹關戾故邦鍋鏟國讨海州常山汗漬禾穗合同簡逸交儆借篷使風經生鬾實曠日累時蠟子棱磳離垢地例假隸屬陋曲率悟内修外攘披麻戴孝匹人僑戶清铎清滑屈己人浮于事容器塞子擅柄山薊善誘深入不毛刷飾屬詞書帙塘沽協定天華抟爐外層炜如香纏仙氣謝塵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