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臭梧桐。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辛亥遊錄二》:“沿堤有木,其葉如桑,其華五出,筒狀而薄赤,有微香,碎之則臭,殆海州常山類歟?”
海州常山是一種具有多重價值的中藥植物,其解釋可從以下方面展開:
海州常山是馬鞭草科大青屬植物的中文名,學名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别稱臭梧桐、八角梧桐、追骨風等。該名稱源自其主産地江蘇海州(今連雲港)及葉片形态類似常山(虎耳草科植物)的特征。
其根、莖、葉、花均可入藥,功效包括:
因花果共存且色彩鮮豔(白花、紅萼、藍果),被廣泛用于園林綠化,適合孤植或叢植。
如需更詳細分類或栽培信息,可參考植物圖鑒或專業中藥典籍。
海州常山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将對該詞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内容進行介紹。
海(海洋) + 州(地區) + 常(經常) + 山(山脈)。
海:部首為水,總筆畫數為9。
州:部首為川,總筆畫數為7。
常:部首為尚,總筆畫數為11。
山:部首為山,總筆畫數為3。
《海州常山》是中國古代地名的結合詞。海州指的是位于中國東部的現今江蘇省揚州市,而常山指的是位于中國北方的山西省太原市。這個詞語常被用來形容兩個地方之間有很遠的距離。
海洲常山 (繁體字中“洲”代替“州”字)
海:(海島)貝+每,(海洋)氵+毎
州:舟+⺈
常:敞+巾
山:山
1. 小明家住海州而小華則住常山,他們之間有幾百公裡的距離。
2. 我們一起旅行了很久,終于來到了海州常山。
海南、州城、常年、山脈
河北晉、江蘇揚
山重水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