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長患的意思、長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長患的解釋

長期存在的禍患。《晏子春秋·外篇上十四》:“佞人讒夫之在君側者,好惡良臣,而行與小人,此國之長患也。” 漢 桓寬 《鹽鐵論·結和》:“今四夷内侵,不攘,萬世必有此長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長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指長期存在的禍患、難以治愈的疾病或深重的憂慮。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用例,其詳細釋義如下:

  1. 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 長 (cháng): 指時間或空間上的長久、持續。
    • 患 (huàn): 指禍害、災難、疾病、憂慮。
    • 合義: 兩者結合,"長患"強調的是一種持續時間長久、難以根除或擺脫的禍患、疾病或憂患。它帶有一種頑固性、持續性和嚴重性的意味。
  2. 具體釋義與用法:

    • 指長期存在的禍患或災難: 這是"長患"最常見的含義,指對國家、社會或個人構成長期威脅或困擾的嚴重問題。
      • 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君少安,不在諸侯。其大夫多求,莫匡其君。在宋之盟,又曰晉、楚匹也。若之何長患諸侯?" (此處指晉國給諸侯帶來的長期憂患)。
    • 指難以治愈的慢性疾病或頑疾: "長患"也常用于形容纏綿難愈、久治不愈的疾病。
      • 例:《三國志·魏書·華佗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後太祖親理,得病笃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後,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及後愛子倉舒病因,太祖歎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文中雖未直接出現"長患",但曹操的頭風病即是一種"長患",即長期困擾、難以根治的疾病)。
    • 指深重、持久的憂慮: 有時也指内心長久無法釋懷的憂愁或顧慮。
  3. 古籍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 (中國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對"長患"一詞有收錄和釋義,明确其"長期禍患"和"久病"的含義。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1994. 無公開電子資源鍊接,可查閱紙質版或授權數據庫如"漢典"等)。
    • 《左傳》 (儒家經典,重要史書):提供了"長患"作為"長期禍患"的早期文獻用例 (來源:《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 《三國志》 (正史):通過曹操頭風病的記載,間接印證了"長患"作為"久病、頑疾"的含義在曆史上的使用背景 (來源:《三國志·魏書·方技傳·華佗傳》)。

"長患"是一個古語詞,主要表示長期存在的、難以消除的禍患、疾病或憂慮。其核心在于"長"(持久)與"患"(禍害/疾病/憂慮)的結合,強調問題的頑固性和嚴重性。在現代漢語中,更常用"痼疾"、"頑疾"、"心腹大患"、"長久之憂"等詞來表達類似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長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長期存在的禍患”,多用于描述國家或社會層面難以根除的隱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二、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古代典籍,例如:

  1. 《晏子春秋·外篇上十四》:
    “佞人讒夫之在君側者……此國之長患也。”
    ——指出奸佞之臣長期掌權是國家隱患。
  2. 《鹽鐵論·結和》:
    “今四夷内侵,不攘,萬世必有此長患。”
    ——強調外敵侵擾若不解決将成持久威脅。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對比

詞語 側重差異 示例
長患 時間延續性 “腐敗乃治國之長患”
痼疾 頑固難治的特性 “形式主義是官場痼疾”
積弊 長期積累的弊端 “清理財政積弊”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晏子春秋》《鹽鐵論》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覽...

鼈裙赤草沖鬥闖席楚操垂線足詞無枝葉打麼诃忉利天宮等别點劃颠沛流離抵宿渎貨獨一無二二大流兒侬分委感恻高詠龜蟲鬼氣喉嗉黃遠昏蔽渾金白玉疆垣計鬥負才接班均齊可矜空腹潰遁哭哭啼啼陵勁淬砺理想主義棉花瘡磨鍊能級甯體平鋪潛移默化睿見三寸舌散亡禅诰折麻食日十死不問雙梁鞋疏松縮囊吞風飲雨魏司格韋絃纖芒獻謀崤坂小惠孝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