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greement;contract] 兩人或幾人之間、兩方或多方當事人之間在辦理某事時,為了确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而訂立的各自遵守的條文
(1).各方執以為憑的契約、文書。《周禮·秋官·朝士》“凡有責者,有判書以治則聽” 唐 賈公彥 疏:“雲判,半分而合者,即質劑、傅别、分支合同,兩家各得其一者也。” 元 無名氏 《合同文字》楔子:“一應家私財産,不曾分另,今立合同文書二紙,各執一紙為照。” 清 翟灏 《通俗編·貨財》:“今人産業買賣,多于契背上作一手大字,而于字中央破之,謂之合同文契。商賈交易,則直言合同而不言契。其制度稱謂,由來俱甚古矣。” 老舍 《二馬》第五段五:“工人們已經和電影廠籤了字,定了合同,沒法再解約。”
(2).和合齊同;齊心協力。《禮記·樂記》:“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樂興焉。” 孔穎達 疏:“言天地萬物流動不息,會合齊同而變化者也。”《史記·李斯列傳》:“上下合同,可以長久;中外若一,事無表裡。” 漢 桓寬 《鹽鐵論·險固》:“王者博愛遠施,外内合同。”
(3).結合;締結。《再生緣》第四五回:“夫人難任千金意,少不得,這段良緣要合同。”
(4).謂志同道合。《商君書·賞刑》:“是父兄、昆弟、婚姻、合同者,皆曰:‘務之所加,存戰而已矣。’” 朱師轍 解诂:“謂道合志同之士。”《楚辭·東方朔<七谏·沉江>》:“賢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王逸 注:“四海并合,皆同志也。”
(5).猶會同。《紅樓夢》第五五回:“ 王夫人 便命 探春 合同 李紈 裁處。”
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以下是關鍵要點解析:
1. 基本要素
2. 核心功能
3. 典型分類
4. 法律效力層級
5. 特别提醒
若需拟定具體合同條款,建議咨詢專業律師以确保權益,尤其在涉及不動産、股權投資等複雜事項時。
合同是指雙方或多方之間約定的一種法律文件,用于明确雙方權益和義務,約束雙方履行合同約定的内容。
合:右片 匕 口 又
同:小 立 火
合同一詞源于漢語,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的書籍《律書》中,其含義為“合作成約、明确義務”。
合同的繁體字為「合約」。
合同的古漢字寫法為「閤契」,表示“銅鏡上的合同”。這種寫法源于古代秦國,當時人們在銅鏡上刻寫合同内容,證明雙方的承諾。
1. 他們籤訂了一份合同,約定在五年内合作開發新産品。
2. 這份合同規定了工作的時間、工資和福利等具體内容。
籤訂合同、履行合同、解除合同、違約、合同法、合同糾紛
協議、契約、約定
取消、解除、無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