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供的意思、打供的詳細解釋
打供的解釋
供養;照應。 宋 魯應龍 《閑窗括異志》:“蓋寺有神姓 施 ,封護國公,為之打供,僧徒得以濟。”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六出:“織絹更得緝蔴,得人知重。感得諸天打供,又遭遇 李大公 。” 錢南揚 校注:“打供,供養。本謂天神供養佛菩薩,這裡作‘天照應’解。”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 東坡 雲]這是伽藍堂,怎生不打供?”
詞語分解
- 打的解釋 打 ǎ 擊,敲,攻擊:打擊。毆打。打殺。 放出,發出,注入,紮入: * 。打雷。打信號。打電報。 做,造:打首飾。打家具。 撥動:打算盤。 揭,破,鑿開:打破。打井。 舉,提起:打燈籠。打起精神。 塗抹
- 供的解釋 供 ō 準備着東西給需要的人應用:供給(?)。供求。供應。供需。供銷。提供。供不應求。 求 供 ò 奉獻:供養。供獻。供奉。供佛。供職。 祭祀用的東西:供桌。供品。供果。上供。 被審問時在法庭上述說
網絡擴展解釋
“打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意義圍繞“供養”和“照應”展開。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dǎ gòng(注音:ㄉㄚˇ ㄍㄨㄥˋ)。
- 詞義:指供養、照應,多用于宗教或祭祀場景,表示對神佛的供奉或日常事務的照料。
2.詳細解析
- 宗教/祭祀場景:
在宋元文獻中,“打供”常指寺廟中為神佛供奉祭品的行為。例如:
- 宋代《閑窗括異志》提到“寺有神姓施,封護國公,為之打供”,意為寺廟通過供奉神明來獲得庇佑。
- 元雜劇《東坡夢》中“這是伽藍堂,怎生不打供”,也指佛堂需供奉香火。
- 日常照應:
部分文獻擴展為廣義的“照料”或“支持”,如《張協狀元》中“感得諸天打供”,錢南揚注解為“天照應”。
3.現代用法與注意
- 現代漢語中,“打供”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或方言。需注意與法律術語“供述、揭發”(如提及)區分,後者可能是同形詞的誤用或特殊語境下的引申。
4.文獻例證
- 宋代魯應龍:“蓋寺有神姓施,封護國公,為之打供,僧徒得以濟。”
- 元代吳昌齡:“[東坡雲]這是伽藍堂,怎生不打供?”
“打供”主要用于描述傳統宗教活動中的供奉行為,或引申為對他人的照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避免與法律術語混淆。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閑窗括異志》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打供的意思
《打供》是指進行拜祭活動,向神靈或祖先獻上祭拜物品,并祈求保佑、得到庇佑的行為。這個詞一般用于宗教儀式、祭祀等方面。
拆分部首和筆畫
《打供》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手》(扌),右邊的部首是《共》(共)。根據漢字的筆畫計算,這個詞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打供》一詞來源于古代漢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是漢字中的一個專有名詞。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是「打供」。
古時候漢字寫法
據史書和銘文記載,古代的《打供》一詞在漢字中的書寫形式可能有所差異,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穩定。然而,由于當時的用字方法和現代有所不同,當代的漢字形式與古代寫法可能存在一定差異。
例句
1. 在清明節,我們要到墓地給先人打供。
2. 他每天早上起床後,都會在家祭台前打供。
組詞
供奉、供出、供職、供養、供應
近義詞
祭拜、祭祀、祭奠、奉祀
反義詞
讨供、索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