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禾穟 ”。稻谷的穗子。《韓非子·難二》:“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盜賊者傷良民。” 晉 王嘉 《拾遺記·昆侖山》:“第三層有禾穟,一株滿車。” 唐 顧況 《田家》詩:“帶水摘禾穗,夜搗具晨炊。” 沉從文 《三三》:“許多人家田堤的新稻,為了好的日頭同恰當的雨水,長出的禾穗全垂了頭。”
“禾穗”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字面解釋
“禾穗”指稻、麥等谷類作物成熟後結出的穗子,是農作物果實聚集的部分。該詞由“禾”(谷類植物的總稱)和“穗”(植物的花或果實聚生部分)組成,常見于農業語境。
讀音與寫法
古籍引用
現代用法
象征意義
人名寓意
作為名字時,“禾”象征自然與生長,“穗”代表成果與福氣,整體寓意道德高尚、成就非凡。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韓非子》《拾遺記》等文獻,或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禾穗是一個表示作物成熟後懸挂的果實的詞語,主要指稻谷、小麥等谷物的果實。禾穗的拆分部首是禾和穗,禾是表示稻谷的部首,穗是表示懸挂果實的部首。
禾穗的總筆畫數為12,其中禾的筆畫數為5,穗的筆畫數為7。
禾穗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業社會。在農作物成熟後,會形成懸挂在稈上的果實,人們把這個現象用禾穗來形容。
在繁體字中,禾穗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禾的寫法與現代相同,穗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上方有一個小點,表示果實的形狀。
例句:
1. 農民們歡呼着看到田裡的禾穗金黃一片。
2. 那一年,土地上的禾穗豐滿飽滿,收獲了豐收的喜悅。
組詞:禾苗、禾本科、禾本類、穗花
近義詞:稻穗、麥穗、谷穗
反義詞:禾稈、禾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