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屈己的意思、屈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屈己的解釋

[humble oneself] 嚴于要求自己

屈己寬人

詳細解釋

委屈自己。《孔叢子·抗志》:“與屈己以富貴,不若抗志以貧賤。” 唐 崔元翰 《中元日題奉敬寺》詩:“屈己由濟物, 堯 心豈所榮。” 宋 嶽珂 《桯史·嶽鄂武穆王本傳》:“初, 飛 在諸将中年最少,以列校拔起,累立顯功, 世忠 、 俊 不能平, 飛 屈己下之。”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三:“百裡挑一的婦女,屈己待人,跟 趙玉林 同志一模一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屈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主動降低自己的身份、地位或要求,克制個人的意願或尊嚴,以遷就他人、顧全大局或遵循某種道義原則。它體現了謙遜、忍讓和自我約束的品德。

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字義分解與核心概念:

    • 屈: 本義為彎曲、使彎曲,引申為委屈、使受屈,含有降低、壓抑、違背(本心)之意。
    • 己: 指自己、自身。
    • 合義: “屈己”即“使自己受委屈”,指主動地、有意識地壓抑或放棄個人的意志、尊嚴、利益或舒適感。這種行為通常不是被迫的,而是出于某種更高目的(如尊重他人、維護和諧、踐行道德)的自願選擇。
  2. 主要義項與用法:

    • 降低身份,謙遜待人: 指不擺架子,放下身段,以平等的甚至謙卑的态度對待他人,尤其是地位、輩分或資曆不如自己的人。例如:“他雖身居高位,卻能屈己下人,深得民心。” (來源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克制己欲,忍讓他人: 指在利益、需求或意見發生沖突時,主動約束自己的欲望,忍耐退讓,以成全他人或避免争端。例如:“為了家庭和睦,她常常屈己從人。”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違背本心,委曲求全: 指為了顧全大局、達成目标或遵守某種原則,不得不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或感受,做出妥協。例如:“為了促成合作,他不得不屈己相就。” (來源參考:《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
  3. 文化内涵與價值取向: “屈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思想裡,常被視為一種美德。它與“克己複禮”、“謙讓”、“忍讓”等概念緊密相連,體現了:

    • 謙遜的美德: 不自滿,不驕傲,尊重他人。
    • 和諧的價值: 通過自我約束減少沖突,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與社會穩定。
    • 克己的修養: 是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體現,強調對自我欲望和情緒的控制。
    • 顧全大局的智慧: 在必要時犧牲小我,成就大我。
  4. 辨析:

    • 與“屈尊”的區别: “屈尊”特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身份俯就地位低的人,適用範圍較窄,且有時帶有客套或諷刺意味。“屈己”則更強調主觀上的自我克制,適用範圍更廣,情感色彩更中性或積極。
    • 與“自卑”的區别: “自卑”是自我評價過低,缺乏自信,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态。“屈己”是一種主動的行為選擇,背後可能有自信和原則支撐,不一定是自卑的表現。

“屈己”是一個描述主動自我克制、謙遜忍讓以遷就他人或顧全大局行為的詞語。它蘊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體現了謙遜、和諧、克己等傳統價值觀念。理解“屈己”,需把握其“主動降低自我”的核心以及在不同語境下體現的謙遜待人、忍讓他人、委曲求全等具體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屈己”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是通過自我約束或降低身份來表達謙遜态度,常見于曆史或文學語境中。以下是具體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委屈自己,通過克制個人意願或降低身份來適應他人或環境。例如《孔叢子·抗志》中提到:“與屈己以富貴,不若抗志以貧賤”,強調甯願保持氣節也不願為富貴屈從。

  2. 行為表現
    常見于主動退讓、謙遜待人的場景。如宋代嶽珂記載嶽飛“屈己下之”,指他雖戰功顯赫,仍對同僚保持謙卑。


二、應用場景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類型 詞彙舉例
近義詞 自抑、克己、謙讓
反義詞 傲物、自矜、專橫

四、辨析要點

如需更詳細出處或例句,可參考《孔叢子》《桯史》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魄敖敖邦士保極葆佾巴士底獄鹎鵊雨逼耳笞箠饬躬疇庸打不住大鳳點文電文釣渭沨沨汾葵枌榆瓜皮搭李樹鬼謀國谷杭好杭歹鶴甃晦望肩差迦師錯倢伃近理蹶失孔鳥離亂靈飛龍母辇合盤街牽埭七十二營旗主權府人落山君蛇山樹核蘇秦貪瞋癡彈詞貪狯同硯席外大父晚熟五達道舞曲誣托詭挂五縣險拔仙階先景賢僚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