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曠日累時”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kuàng rì lěi shí,其核心含義是耗費時日,拖延很久。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詳細出處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宋代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曠日累時(kuàng rì lěi shí)是一個成語,表示事情耗費了很長時間。它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任務或者事件持續了很久而沒有結束,或者某個人花費了很長時間完成某個工作。
這個成語由“曠日”和“累時”兩個詞組成。其中,“曠”是指空曠、寬廣,表達時間寬裕;“日”表示時間單位,一天;“累”表示不斷累積;“時”表示時間。将兩個詞組合在一起,可以理解為一直累積時間,耗費了很長時間的意思。
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漢字。“曠”字的拆分部首是“一”,共有5畫;“日”字的拆分部首是“曰”,共有4畫;“累”字的拆分部首是“纟”,共有10畫;“時”字的拆分部首是“日”,共有10畫。
在繁體字中,“曠”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日”字的寫法為“曰”;“累”字的寫法為“纍”;“時”字的寫法為“時”。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以“曠日累時”為例,其中的字在古代寫作:“曠”字的古代寫法是“曠”、累”字的古代寫法是“稜”、“時”字的古代寫法是“時”。
1. 這次任務真是曠日累時,我們已經連續工作了一個星期。
2. 他為了完成這個項目,可是曠日累時,每天都加班到深夜。
1. 曠日無邊
2. 累時累日
3. 牢記于心
1. 漫長
2. 持久
3. 曆時
1. 短暫
2. 迅速
3. 馬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