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交儆的意思、交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交儆的解釋

儆戒;交相儆戒。《國語·楚語上》:“左史 倚相 曰,唯子老耄,故欲見以交儆子。”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宋史一》:“彼乃君臣交儆之詞,此則專責臣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交儆(jiāo jǐng)是一個文言複合詞,由“交”(互相)和“儆”(警戒)構成,表示相互告誡、彼此警醒之意。其核心内涵強調通過雙向的勸誡與警示,共同促進德行修養或避免過失。

一、釋義與用法

  1. 基本含義

    “交儆”指雙方或多方互相進行告誡、警示,體現一種責任共擔的監督關系。例如《尚書·商書·說命》載:“朝夕納誨,以輔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交儆 嗣王,罔不在厥初。” 此處指臣子對君主的持續規谏與君主的自我警醒相結合。

  2. 詞義延伸

    • 儆戒聯動:“儆”本義為警戒、戒備,如《說文解字》釋“儆”為“戒也”。“交儆”延伸為通過互動強化警示效果,類似現代“相互督促”。
    • 同源詞關聯:與“儆戒”“交戒”意義相通,均強調預防性勸誡(如《漢語大詞典》收錄“交儆”為“相互戒懼”之義)。

二、文獻例證

  1. 經典典籍

    《尚書》中的用例奠定了該詞的權威性。商朝名臣傅說以“交儆”谏言君主,要求其初即位時即接受臣民監督,彰顯早期政治倫理中的雙向責任觀。

  2. 後世沿用

    明清文獻中偶見用于描述人際或君臣間的道德約束,如王夫之《讀通鑒論》強調:“君臣交儆 ,而國之不亡者,未之有也。” 體現互警機制對政權穩定的作用。

三、現代價值

“交儆”雖屬古語,但其“相互監督、共防失誤”的理念仍具現實意義,適用于團隊管理、教育倫理等領域,強調協作中的責任共擔與風險共防。


參考來源:

  1. 《尚書·說命》典籍原文(例證)
  2. 《漢語大詞典》(釋義與詞義分析)
  3. 王夫之《讀通鑒論》(曆史語境延伸)

網絡擴展解釋

“交儆”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由“交”(相互)和“儆”(警戒)組合而成,意為相互儆戒、彼此提醒。核心内涵是通過雙向的警示機制預防過失,常見于描述君臣、同僚或上下級之間的監督關系,如《國語》記載的“君臣交儆”。

二、曆史典籍中的用例

  1. 《國語·楚語上》
    左史倚相雲:“唯子老耄,故欲見以交儆子。” 此處的“交儆”特指通過曆史典故對年長者的勸誡。
  2. 清代錢大昕《廿二史考異》
    提到“君臣交儆之詞”,說明該詞在史書編纂中用于強調雙向責任。

三、用法特點

四、近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文史研究或特定書面表達,日常口語已較少使用。其精神可類比現代管理學的“相互監督機制”或“雙向反饋制度”。


注:如需查看更多典籍用例或語義演變,可參考滬江詞典和查字典的完整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寶瑟鄙迫乘機打劫成結宸曆尺二圭挫兵蕩寇志盜憎主人德庸簟席調兵遣将地震計二合反上費心勞力風透伏利詭奪鶴嘴鎬黃後戶辨火丁轎櫃教會學校郊棷豭尾績筐荊杞饋給苦僞鍊魄曆陵祿蠹魯瓢莓苔霓旄前庭竊鼎箧衍切狀罄控秋老虎卻足殺鷄取卵商雲山鑄邵平瓜黍田似續俗漓台球駝騎秃士文繹遐絶狹口袋香貂顯官仙呂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