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sed before a pair of antonym, indicating the co-existence of the two] 分别用在意義相反的兩個詞或詞素前面,表示相對的兩種性質或狀态同時存在,相當于“既…又…”
半文半白(白話裡面雜着文言)
半明半暗
半信半疑
半吞半吐(說話含糊不清,不直截了當)
略同‘半…半…’(多含厭惡意):半…不…明半…不…暗ㄧ半…不…新半…不…舊ㄧ半…不…生半…不…熟ㄧ半…不…死半…不…活。
“半…不…”是一個漢語固定結構,主要用于表達兩種對立狀态同時存在的中間态,通常帶有貶義或無奈的情感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結構用法
該格式需填入意義相反的詞或詞素,例如“半新不舊”“半生不熟”。通過矛盾組合,強調事物處于兩種對立性質之間的模糊狀态。
情感傾向
與中性表達的“半…半…”不同,“半…不…”多含厭惡、不滿或調侃。例如“半死不活”形容萎靡狀态,比“半死半活”更具負面情緒。
常見搭配與成語
與“半…半…”的區别
| 結構 | 情感色彩 | 示例對比 |
|----------|----------|----------------------|
| 半…不… | 貶義 | 半新不舊(嫌棄舊物) |
| 半…半… | 中性 | 半新半舊(客觀描述) |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口語或非正式語境,例如抱怨衣服“半舊不新”、評價方案“半通不通”,暗含不徹底或不滿意之感。
半...不... 是一個固定短語,用來表示某種情況或狀态并不完全,可以說是有一部分或者一半的含義。
半...不... 的第一個字“半”是由“卩”和“丿”兩個部首組成,共有5畫;第二個字“不”是由“一”和“一”兩個部首組成,共有4畫。
半...不... 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一種表達方式,用來表示不完全、不全面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這個短語被廣泛使用,用來形容某種情況或狀态僅有一部分或一半。
半...不... 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半...不...」,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半...不... 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類似,沒有太大的差異。
1. 他學了半天,不會解這道數學題。
2. 這個菜半生不熟,吃起來不好。
半信半疑、半途而廢、半夜三更、半真半假、半小時等。
有些近義短語包括“部分...不...”、“不全...”等。
完全...、全部...等都可以是半...不...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