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鄉闾的意思、鄉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鄉闾的解釋

亦作“鄊閭”。1.古以二十五家為闾,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因以“鄉閭”泛指民衆聚居之處。《管子·幼官》:“閒男女之畜,修鄉閭之什伍。”《南齊書·禮志上》:“郡縣有學,鄉閭立教。” 宋 王安石 《原教》:“夫婦者無失其為夫婦也,率是也有賞,不然則罪,鄉閭之師,族酇之長。”

(2).家鄉;故裡。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少稱鄉閭,長聞邦國。” 宋 曾鞏 《應舉啟》:“足跡不遊於場屋,姓名不署於鄉閭。” 元 秦竹村 《行香子·知足》曲:“壯歲鄉閭,養志閑居。” 清 朱彜尊 《題張上舍劭竹林獨坐圖》詩:“十年不對鄉閭竹,垞北垞南思殺6*人。” 清 汪文桂 《秋日同季弟歸裡和韻》:“秋深才得返鄊閭,弱弟偕行賦《遂初》。”

(3).鄉親;同鄉。《後漢書·朱儁傳》:“ 儁 以孝緻名,為縣門下書佐,好義輕財,鄉閭敬之。”《舊唐書·高季輔傳》:“丑言過行,見嗤於鄉閭;忘義私昵,取擯於親族。” 宋 蘇轍 《巢谷傳》:“予以鄉閭,故幼而識之。” 明 無名氏 《白兔記·祭賽》:“鄉閭來朝賀,社戶保災非。”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鄉闾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鄉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結合古籍用例及不同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1.民衆聚居之處

古代以“二十五家為闾,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因此“鄉闾”合稱泛指百姓聚居的基層區域,常用于描述地方治理或社會結構。例如:


2.家鄉或故裡

指代個人的出生地或長期居住的地方,帶有情感色彩。例如:


3.鄉親或同鄉

表示同一地區的居民或具有地緣關系的人群。例如: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3、7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鄉闾:詞語解釋

《鄉闾》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xiāng lóu。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

「鄉」是由「⺍」和「丄」兩個部首組成的,部首意為人類。它的筆畫數為4,讀音為xiāng,意思是指一個地區或村莊。

「闾」是由「門」和「⺆」兩個部首組成的,部首意為門。它的筆畫數為12,讀音為lóu,意思是指君主官府的大門。

鄉闾:來源

《鄉闾》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最早出現在《楚辭·天問》一篇中。在古代,鄉闾指的是鄉村之中的大門。後來,「鄉闾」逐漸演變為一個比喻,用來形容君主和官府的權力。

鄉闾:繁體字

《鄉闾》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鄉閭」。

鄉闾: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鄉闾」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古體字寫作「鄉廬」,意為鄉村的住宅。

鄉闾:例句

1. 這座小村莊的鄉闾被一座青石牆圍繞着。

2. 去拜訪官員,必須經過宮廷的鄉闾。

鄉闾:組詞

鄉闾門、鄉闾心思、鄉闾微塵、闾閻執秩、闾閻登場

鄉闾:近義詞

鄉門、鄉裡、鄉親、村落、村莊、村戶

鄉闾:反義詞

都城、内宮、官邸、官居、封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