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鄉闾的意思、鄉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鄉闾的解釋

亦作“鄊閭”。1.古以二十五家為闾,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因以“鄉閭”泛指民衆聚居之處。《管子·幼官》:“閒男女之畜,修鄉閭之什伍。”《南齊書·禮志上》:“郡縣有學,鄉閭立教。” 宋 王安石 《原教》:“夫婦者無失其為夫婦也,率是也有賞,不然則罪,鄉閭之師,族酇之長。”

(2).家鄉;故裡。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少稱鄉閭,長聞邦國。” 宋 曾鞏 《應舉啟》:“足跡不遊於場屋,姓名不署於鄉閭。” 元 秦竹村 《行香子·知足》曲:“壯歲鄉閭,養志閑居。” 清 朱彜尊 《題張上舍劭竹林獨坐圖》詩:“十年不對鄉閭竹,垞北垞南思殺6*人。” 清 汪文桂 《秋日同季弟歸裡和韻》:“秋深才得返鄊閭,弱弟偕行賦《遂初》。”

(3).鄉親;同鄉。《後漢書·朱儁傳》:“ 儁 以孝緻名,為縣門下書佐,好義輕財,鄉閭敬之。”《舊唐書·高季輔傳》:“丑言過行,見嗤於鄉閭;忘義私昵,取擯於親族。” 宋 蘇轍 《巢谷傳》:“予以鄉閭,故幼而識之。” 明 無名氏 《白兔記·祭賽》:“鄉閭來朝賀,社戶保災非。”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鄉闾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鄉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其含義深刻,主要指向古代基層的社會組織和地理空間概念。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鄉闾"指古代社會最基層的行政單位及其所轄區域,相當于"鄉裡"或"家鄉"。具體包含兩層含義:

  1. 行政組織單位:指周代以來"鄉"(萬二千五百家)和"闾"(二十五家)兩級基層編制。如《周禮》記載"五家為比,五比為闾,四闾為族",闾是最小單位,鄉是更高一級的行政劃分。
  2. 地理空間範圍:引申為家鄉、故裡,承載着地域文化認同。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将蕪胡不歸"中的"田園"即鄉闾意象的體現。

二、字源與結構

三、文化内涵與社會功能 "鄉闾"在古代承擔着核心社會職能:

  1. 治理單元:實行聯保制度(如保甲法),負責戶籍、賦稅、治安管理。
  2. 禮教空間:通過鄉飲酒禮、社祭等活動維系倫理秩序,《禮記·曲禮》載"鄉闾之治,以教化為本"。
  3. 身份象征:科舉時代考生需注明"鄉貫","鄉闾清議"直接影響個人聲譽。

四、現代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鄉闾"主要用于文學或史學語境: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鄉闾"詞條釋為"鄉裡;故鄉"。
  2.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詳述周代"五家為比,五比為闾"的行政制度。
  3.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在"古代文化常識"章節解析鄉闾制度。
  4.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對"鄉""闾"的字形本義考釋。
  5. 楊寬《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論及鄉闾在城市規劃中的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

“鄉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結合古籍用例及不同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1.民衆聚居之處

古代以“二十五家為闾,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因此“鄉闾”合稱泛指百姓聚居的基層區域,常用于描述地方治理或社會結構。例如:


2.家鄉或故裡

指代個人的出生地或長期居住的地方,帶有情感色彩。例如:


3.鄉親或同鄉

表示同一地區的居民或具有地緣關系的人群。例如: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3、7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倍道而進迸兵秕缪菠棱逋薮不系之舟差次菖蒲節怆凄純正無邪釣鳌都契敦奬放黜風馳電掣奉詢黼依丐施高冠博帶貴稱踝蹄婆回文印甲勑焦額交流借辦機勾酒枚眷生鞫勘橘顆均調坑澤躐用離魂舍鹿角膠瞞神弄鬼梅花脯命駕抹牌摩托艇惬意切摯戚繼光穹古榷沽壬佞色覺僧制試攝衰城厮吵碎首縻軀他己讨彩天隅駝毳湘沅小聘小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