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别頭場的意思、别頭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别頭場的解釋

唐 宋 科舉制度,為避免應試者與考官有親故等關系的嫌疑而另設的考場。 清 葉名沣 《橋西雜記·回避》:“舊制秋貢春試,皆置别頭場,以待舉人之避親者。”參見“ 别頭試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别頭場"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專有名詞,特指為避嫌而單獨設立的考場。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别頭場指科舉考試中,為回避考生與考官之間的親屬、師生等特殊關系,防止舞弊,而專門為相關考生另設的考場。這一制度旨在保障考試的公平性,主要盛行于唐宋時期。


二、曆史背景與制度淵源

  1. 起源

    唐代首創"别頭試"制度。《新唐書·選舉志》載:"禮部侍郎親故,移試考功,謂之别頭。"即主考官的親屬考生須由考功員外郎另行考核。

    來源:《新唐書》卷四十四·選舉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宋代完善

    宋代将"别頭場"制度化,範圍擴展至考官門客、同鄉等。《宋史·選舉志》明确:"諸州舉送、發解、考試、監試官,有親戚者,移試别頭。"

    來源:《宋史》卷一百五十五·選舉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運作規則


四、文化意義

"别頭場"體現了古代對科舉公正性的制度性保障,是防範利益輸送的重要設計。南宋學者王栐在《燕翼诒謀錄》中評述:"别頭之設,杜私谒也",強調其遏制請托的作用。

來源:王栐《燕翼诒謀錄》卷五(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


五、現代引申

該詞今多用于曆史研究,偶見于對制度公平性的比喻性表述,如"學術别頭場"指代回避評審利益沖突的機制。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别頭場"詞條.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龔延明. 《宋代科舉制度研究》第五章"考場規制". 中華書局, 2020. ISBN 978-7-101-14862-3.

網絡擴展解釋

“别頭場”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與唐宋時期的科舉制度相關。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綜合解釋,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1.基本含義

指古代科舉考試中,為避嫌而另設的特殊考場。當應試考生與考官存在親屬、師生等關系時,為防止舞弊,朝廷會安排這些考生在“别頭場”單獨參加考試,确保公平性。


2.曆史背景與制度演變


3.使用場景


4.其他可能的解釋


“别頭場”的核心含義是古代科舉的避嫌考場,反映了傳統考試制度對公平性的重視。若需進一步了解唐宋科舉制度,可參考《橋西雜記》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經靶兒鏡子詞傳詞劄等身金敵氛凡子绯衣分袂奮豫廣霞管叫誨殖藿菽甲勑緘脣截齊金粉菫荼吉祥坐镌錯舉大事角抵隊寇勢曠位苦瓠困劇哭竹廉能斂心潦草塞責柳昏花螟柳林梨園戲徿徸漫天蔽野旄人名山勝水魔杖南美撚熄千愁萬緒秦規窮審痊瘥穰穰榮章失懽淑清死告活央陶氣特奏名條桌提頓蛙蛤娲石窩窩别别響字仙鎮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