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視的意思、澄視的詳細解釋
澄視的解釋
猶明察。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教》:“澄視於秋毫者,不見天文之煥炳;肆心於細務者,不覺儒道之弘遠。”
詞語分解
- 澄的解釋 澄 é 水靜而清:澄瑩。澄酒(淡酒)。澄汰。澄澈。澄湛。澄廓。澄清。澄碧。澄淨。澄靜。澄明。 澄 è 讓液體裡的雜質沉下去:澄清。澄沙。澄泥漿。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視的解釋 視 (視) ì 看:視覺。視力。視野。鄙視。注視。近視。視而不見。熟視無睹。 親臨某事:視事。視察。 看待:藐視。重視。等閑視之。 看望:探視。省(媙 )視。 比照:“天子之卿受地視侯”。 古同“示”
專業解析
澄視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字源、古典文獻及現代語義三個維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
澄
本義為水清而靜,引申為清明、明澈。《說文解字·水部》載:“澄,清也,從水,徵聲”。在認知範疇中,“澄”常隱喻心境的純淨與思維的明晰,如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即以“澄”喻心智通透。
-
視
指觀察、審視。《說文解字·見部》釋:“視,瞻也,從見,示聲”。其核心在于主動的視覺行為與認知判斷,如《莊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暗含選擇性“視”的哲學。
二、古典文獻中的“澄視”
該詞最早見于六朝文論,強調以清明心境觀照事物:
- 劉勰《文心雕龍·神思》:“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然後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其中“虛靜”即“澄視”的精神狀态,指作家需摒除雜念以洞察創作本質(中華書局版《文心雕龍注》,2012年,P.295)。
- 佛教語境:唐代禅宗典籍《景德傳燈錄》載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答“澄視觀心”,指通過淨化視覺達到内觀本心(《大正藏》第51冊)。
三、現代語義與延伸
當代漢語中,“澄視”保留古典意涵并衍生新解:
- 基礎義:字面指清澈地觀看,如“澄視湖面倒影”。
- 哲學義:指超越表象的深度觀察,如美學理論中“澄視藝術本質需超越技法層面”(參見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 心理學應用:在正念療法(Mindfulness)中,“澄視”被引申為“不帶評判的覺察”,強調剝離主觀成見的觀察方式(卡巴金《正念:此刻是一枝花》,2018年中譯本)。
學術參考文獻
- 許慎撰,徐铉校定,《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年。
- 劉勰著,範文瀾注,《文心雕龍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1冊。
- 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 Jon Kabat-Zinn著,王俊蘭譯,《正念:此刻是一枝花》,機械工業出版社,2018年。
網絡擴展解釋
“澄視”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拼音:chéng shì
- 字面解析:由“澄”(水清澈無雜質)和“視”(看)組成,字面意為“用清澈的目光觀察”。
二、詳細釋義
-
核心意義:
指專注、細緻地觀察事物,強調觀察時的清晰與透徹,引申為“明察”。
- 例如晉代葛洪《抱樸子·崇教》中的用法:“澄視於秋毫者,不見天文之煥炳”,比喻過于關注細節可能忽略大局。
-
語境應用:
多用于描述對事物本質的深入洞察,或批評因過度關注細節而忽視整體的行為。
三、結構與來源
- 語法結構:動詞短語,兩字均為左右結構。
- 文獻出處:最早見于道家典籍,如《抱樸子》,具有古典哲學色彩。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抱樸子》原文或相關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安種辦法暢談吹花嚼蕊道賺大厮八楓實告警貢官怪恚橫撞鴻風懷古荒落歡嬿觳束僭越嬌媠角妓激刺藉靡謹卓久等廊庑攬揆濫士連注劣兄吏法六仙桌露節馬可·波羅迷煩鳴跸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内禦女館普泛強死強活遷谪七級芙蓉寝小凄心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柔纖霎眼攝氏石窦詩書耍一手順風使船殊質私告陶唐枉賊位居違命侯物傷其類消息靈通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