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于宗廟中的神主。《左傳·昭公十九年》“懼隊宗主” 孔穎達 疏引 漢 服虔 曰:“祏主藏於宗廟,故曰宗主。” 清 唐甄 《潛書·遠谏》:“宗廟丘墟,祏主毀棄。”
“祏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宗廟祭祀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注意:由于搜索結果均标注“極低權威性”,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左傳》原文或權威曆史文獻以确認細節。
《祏主》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祭祀儀式中的主持者或主祭人。
「祏」這個字的部首是「礻」,是一個獨立的漢字部首,表示與神靈相關的事物。它的總共有12個筆畫。
「主」這個字的部首是「丶」和「王」,也是一個獨立的漢字部首,表示與君主、領導相關的事物。它的總共有5個筆畫。
「祏主」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祭祀儀式,用來形容負責主持或主祭的人。繁體字為「禮主」。
在古時候,「祏」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從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祏」的字形逐漸簡化。而「主」的字形在古代的變化相對較小。
1. 在古代,祏主是負責祭祀儀式的重要角色。
2. 作為祏主,他必須具備豐富的祭祀知識和嚴謹的儀式組織能力。
祏主的組詞可以有:祏事、祏祭、主持、主祭等。
祏主的近義詞可以有:祭司、祭祀、司祭等。
祏主的反義詞可以有:受禮者、觀禮者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