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 a woman)exceedingly beautiful] 容貌極美;絕頂美貌的(指女子)。也指極美的顔色
(1).指極其美麗的女子容色。亦借指絕頂美貌的女子。 晉 王嘉 《拾遺記·吳》:“﹝ 孫亮 ﹞常與愛姬四人,皆振古絶色。” 元 馬緻遠 《漢宮秋》第一折:“﹝ 王嬙 ﹞生得光彩射人,十分艷麗,真乃天下絶色。”《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覺得那絶色眼波,更傾注在自己身上。” 高曉聲 《陳奂生上城》:“ 陳奂生 看看她,真是絕色!”
(2).指極美的顔色。 南朝 梁 江淹 《蓮花賦》:“蕊金光而絶色,藕冰折而玉清。” 宋 蘇轼 《和何長宮六言次韻》:“青山自是絶色,無人誰與為容。” 楊朔 《茶花賦》:“是誰白天黑夜,積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澆着花……終于培養出這樣絕色的好花?”
“絕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容貌極美的女子
指擁有極緻美貌的女性,常用來形容“國色天香”般的姿容。例如古籍《拾遺記》中提到的“振古絕色”,以及《紅樓夢》中形容寶钗為“絕色的人物”。
極美的顔色
在文學作品中,也用于描述超越尋常的絢麗色彩,如蘇轼詩句“青山自是絕色”。
餘光中詩歌中的意象
現代詩人餘光中在《絕色》中寫道:“月色與雪色之間,你是第三種絕色”,将自然景色與人物之美融合,賦予詞彙更深的意境。
古籍中的形容
晉代王嘉《拾遺記》以“絕色”形容吳國佳麗,元代馬緻遠《漢宮秋》中王昭君也被稱為“天下絕色”。
綜合《漢典》、查字典例句及古籍引用,該詞兼具“美人”與“美色”雙重含義,需結合上下文靈活理解。
絕色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極為出衆、極為美麗、無與倫比的人或事物。這個詞的使用傳達了某個人或物之美麗程度在衆人之中十分突出且無可比拟。
絕色的部首是色,整個詞有八個筆畫。
絕色一詞最早見于北朝鮮時期的文學作品,當時是用來稱贊女子的美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開始被用于形容事物的非凡之美。
絕色在繁體中的寫法是絕色。
在古代漢字中,絕色的寫法為絕色。
這座城市的夜景真是絕色一縷,壯麗而迷人。
絕豔、非凡、出類拔萃、卓越、超群、無與倫比。
平凡、普通、平淡、無趣、一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