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旁敲側擊。《文明小史》第三二回:“ 馮主事 聽他説得決絶,又用旁敲的法子説道:‘如此説來,廟捐既不好動,你替我合衆位商家説法説法,照這廟捐的樣子再捐一分便了。’”參見“ 旁敲側擊 ”。
“旁敲”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間接、委婉的方式暗示或傳達某種意圖,而非直接明說。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該詞指在表達時采用“旁敲側擊”的手法,即通過隱喻、比喻或含蓄的語言讓對方自行領悟。這種方式常用于避免直接談論敏感話題,或在不便直說時提出建議。
使用場景與例子
根據《文明小史》的記載,馮主事曾用“旁敲的法子”勸說他人,即通過類比“廟捐”的例子間接提出新要求。現代生活中,例如想提醒朋友注意形象,可能會說“今天的衣服顔色很特别”,而非直接批評。
與“旁敲側擊”的關系
多數文獻将“旁敲”視為“旁敲側擊”的簡略形式,兩者含義相通,均強調間接表達。
語言結構特點
該詞由“旁”(側面)和“敲”(觸動)組成,字面可理解為“從側面觸動”,引申為間接溝通的策略。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相關語境。
旁敲是一個漢字詞語,有着多重含義和用法。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旁”和“敲”。
“旁”字的部首是“方”,它的總筆畫數是4。而“敲”字的部首是“攴”,總筆畫數是10。
“旁敲”一詞來源于《史記·留侯列傳》:“旁敲之覺者,亦衣冠教其義者也。”這裡,旁敲的意思是借用他人的話或行動來引起他人的覺觸和警覺。因此,旁敲常常用來形容别有用心地暗示、提示或提醒他人。
在繁體字中,“旁敲”字的寫法保持一緻。
根據古代字書《說文解字》的記載,古時候将“敲”字的寫法分為兩種,分别是“敲”和“遶”。其中,“遶”是由“敲”字的旁邊加上五點構成。
1. 在他的言語中,我感到了一絲旁敲的用意。
2. 我覺得他的行為有些旁敲,好像在向我們傳遞一些信息。
1. 旁征博引:指采用旁敲的方法來引用更多的文獻和證據。
2. 旁觀者清:指在旁觀者的視野中,問題或局勢可以看得更為清楚明了。
1. 暗示:指通過間接的方式傳達某種意思或信息。
2. 示意:指通過姿态、動作、音調等方式來表達某種含義。
坦白:意味着直接、坦率地表達或說明事實、意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