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麤功的意思、麤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麤功的解釋

大功。古代喪服五服之一。服期九月。《儀禮·喪服》“冠者沽功也” 漢 鄭玄 注:“沽,猶麤也,冠尊加其麤,麤功,大功也。”參見“ 大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麤功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麤”(同“粗”)和“功”組成,指粗淺、不精細的工藝或成果。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使用較少,但可從字源和古籍用例中追溯其含義。

  1. 字義解析

    “麤”為“粗”的異體字,《說文解字》釋為“行超遠也”,後引申為“粗糙、粗疏”;“功”指功夫、成效,如《周禮》中“物勒工名,以考其功”。二字組合後,強調事物完成度低或技藝未達精熟狀态。

  2. 古籍例證

    宋代《廣韻》提到“麤功猶疏也”,指代粗率完成的勞動成果;明代《正字通》亦注“麤功者,工拙之粗者”,進一步說明其與精細工藝的對比關系。

  3. 現代語義延伸

    《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義為“粗劣的工藝”,多用于批評作品或技術不夠完善的狀态。例如:“此畫雖具形似,然筆墨麤功,未得神韻。”

  4. 文化内涵

    古代工匠制度中,“麤功”常與“細作”對舉,反映傳統社會對工藝精粗的等級劃分,如《天工開物》所述“治玉分麤功、細功兩道工序”。

網絡擴展解釋

“麤功”是古代喪服制度中的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麤功”即“大功”,屬于古代喪服五服之一(五服包括: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缌麻)。其服期為9個月,喪服材質較粗,但比“斬衰”“齊衰”稍輕()。

  2. 字義解析

    • 麤(cū):同“粗”,表示粗糙、粗大,此處指喪服所用布料質地較粗。
    • 功:原指功績、勞績(如《說文》中“以勞定國”),此處引申為喪服的等級規格()。
  3. 曆史背景
    根據《周禮·司勳》等記載,古代喪服按血緣親疏分為不同等級。“大功”適用于為堂兄弟、已嫁姊妹等服喪,服期九月,材質介于齊衰(更粗)和小功(較細)之間。

“麤功”是喪服制度中的第三等級,強調服喪者與逝者的親屬關系及相應的禮儀規範,需穿着粗布制成的喪服九個月。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儀禮·喪服》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碑陰文長山群島承悅重床疊架爨龍顔碑錯儀畫制丹泣碘酊抵沖發給返潮方苞負愆福鄉赅括國用何景明後懊後曹見不得漿家繳裹腳鐐假器紀昌節節寸寸技和敬授民時兢嚴局内人流行性乙型腦炎麗組瞞産滿魄沒講究漠然不動内廷拍竿破罐子破摔蒲酒陗阤傾杯樂肉桂上除勝否勝母石本石桂率意樹果樹藝司方肅進蘇秦彈壓枉策問絹霞峯閑種痟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