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抵沖的意思、抵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抵沖的解釋

抵充。《冷眼觀》第二三回:“叫你把錢呢,你又是個跑腿的人,我們又不是開的飯店客寓。不如請你把那本山貨的書,説幾句把我們醒醒瞌睡,就此抵沖了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抵沖”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在現代漢語中使用,尤其在財務、法律等專業領域較為常見。其核心含義是指用一事物來抵消、沖抵另一事物,常用于債務清償、賬務處理或責任承擔等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抵”指抵償、抵消,“沖”指沖抵、沖銷。組合後表示通過某種價值或行為來平衡、消除原有的債務或責任。

    示例:用貨物抵沖欠款;以勞務抵沖部分費用。

  2. 專業場景應用

    • 財務領域:指在會計處理中,通過資産或債權抵消債務。例如:

      企業以應收賬款抵沖應付賬款,減少現金支付。

      (參考《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第3條)

    • 法律領域:常見于債務清償或違約責任條款。例如:

      合同約定一方可提供擔保物抵沖違約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588條)


二、權威詞典解釋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

抵沖:用價值相當的事物抵消(債務、款項等)。

例句:用年終獎金抵沖預支的差旅費。


三、延伸用法與辨析


四、學術與法律依據

  1. 會計處理規範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産抵沖債務時,需按公允價值計量。

    $$ text{債務重組收益} = text{債務賬面價值} - text{轉讓資産公允價值} $$

  2. 稅法中的抵沖機制

    中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允許企業以進項稅額抵沖銷項稅額,減少應納稅額。


五、古籍與曆史用例

盡管“抵沖”屬現代詞彙,但類似概念在古籍中已有體現。如《周禮·地官》載“以質劑結信而止訟”,即以契約抵沖糾紛,可視為早期法律實踐。


參考資料: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2. 《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財政部,2019年修訂。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20年。
  4. 《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國家稅務總局,2017年修訂。

網絡擴展解釋

“抵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應用場景可結合不同領域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詞義解釋
    “抵沖”意為相互抵消、抵充,指兩種相反的力量或事物互相作用後達到平衡或中和狀态。例如在文學語境中,可用其他行為替代原有約定(如《冷眼觀》中以“講山貨故事”替代付費)。

  2. 語言屬性

    • 拼音:dǐ chōng
    • 詞性:動詞,多用于描述經濟或行為層面的抵消關系。

二、財務領域中的專業用法

在會計和財務核算中,“抵沖”指通過資産或行為抵消債務或賬目的操作,常見形式包括:

  1. 以物抵債
    當支付方無法以現金履約時,可用實物(如原材料、設備)評估後沖抵債務。例如:采購方以價值100萬元的原料抵銷應付賬款,會計處理為借記原材料、貸記應收賬款。

  2. 賬目沖銷
    對錯誤記錄或已清算的賬目進行對沖,使雙方債務在對等額度内消除。


三、使用場景總結

場景類型 示例 來源
日常/文學 以替代行為履行約定
財務核算 企業債務抵償、賬目調整

如需更完整的釋義或專業會計操作細則,可參考《冷眼觀》原文或企業會計準則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并容徧覆駁屈搏颡孱昏癡呆懵懂戴山電埽兒子氣煩辱伐棠飛灺感銘高辟高台歸反還安華筵虺蛇回數回沓貨殖互溶戢藏潔矩金塵錦贉謹曆進能拘忌磕頭狂矢來扇館狼吞虎餐鹿蹊面糊迷花沾草鰟魮佩香軿阗強硬鉗扭遷召跷工欽賜融粲勃泌散粜甚長基線幹涉儀豕豞書課肅膺跳傘員通前澈後完善威逼帷屏紊淆相煎纖曲箫台斜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