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痟癢的意思、痟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痟癢的解釋

疼癢。《列子·黃帝》:“斫撻無傷痛,指擿無痟癢。” 張湛 注:“痟癢,謂疼癢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痟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較少使用,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疼癢的感覺,出自《列子·黃帝》:“斫撻無傷痛,指擿無痟癢。”張湛注:“痟癢,謂疼癢也。”該詞将疼痛與瘙癢兩種體感合并表述,屬于古文中的複合式感官描述。

二、字義分解

  1. 痟(xiāo):原指頭痛或身體酸痛,如《周禮》記載“春時有痟首疾”;後引申為消瘦衰微,如中醫術語“痟渴”(類似糖尿病症狀)。
  2. 癢(yǎng):指皮膚黏膜受刺激引發的搔抓欲望,如《禮記》載“疾痛苛癢而敬抑搔之”。

三、使用注意 現代漢語中,“痟癢”已基本被“疼痛”“瘙癢”等具體詞彙取代,僅在古籍研究或特殊語境中出現。其近義詞可參考“痾癢”(痛癢,見),但需注意“痾”與“痟”的字義差異。

建議需要具體描述體感時,使用現代規範醫學術語如“痛覺”“瘙癢症”等更清晰。

網絡擴展解釋二

《痟癢》的意思及拆分部首和筆畫

痟癢(tiāo yǎng)一詞指身體發癢或痛癢的感覺,常用來描述皮膚過敏或某種疾病引起的症狀。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痟”是由“疒”和“少”組成,而“少”則是“小”字的意思,表示微小或輕微的程度;“癢”是由“疒”和“央”組成,其中“央”是“中央”或“核心”的意思,表示局部或中心地帶。

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知道,“痟癢”的首字部首是“疒”,它是表示與疾病或病理相關的部首。第二個字的首字部首是“疒”,同樣表示與疾病或病理相關。過程總共有13個筆畫,其中第一個字有5個筆畫,第二個字有8個筆畫。

《痟癢》的來源和繁體

《痟癢》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醫藥文獻中。它最早出現在古代醫書《黃帝内經》中,後來也被納入漢語詞典等參考書中。繁體字中,痟癢的“痟”字被寫作“痤”,“癢”字保持不變。

古時候《痟癢》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由于不同曆史時期的發展變化,漢字的寫法也會有所不同。在古代,痟癢的“痟”字有時會被寫作“䨍”、“痤”等,而“癢”字則保持不變。

《痟癢》的例句

1. 我的皮膚最近一直痟癢,可能是因為過敏了。

2. 這種藥可以緩解痟癢的症狀,但并不能根治病因。

《痟癢》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痟癢舉一反三、痟癢難耐、痟癢難忍

近義詞:瘙癢、疥瘡

反義詞:舒適、舒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