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苞的意思、方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苞的解釋

[Fang Bao] (1668—1749) 清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縣)人。徙居江甯(今南京市江甯縣)。字鳳九,號靈臯,晚年號望溪。為清散文家和文學理論家。聖祖康熙間進士。曾因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獄案牽連入獄,後得赦。高宗乾隆間命入直南書房,擢禮部侍郎、三館總裁。後因事落職辭官歸鄉。主張學習《左傳》、《史記》等先秦兩漢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韓愈、歐陽修等人作品。講究義法,要求語言雅潔,為“桐城派”創始人。所作散文多為經說及書序碑傳之屬。立論大抵本程、朱學說,宣揚封建禮教。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詳細解釋

(1668-1749)清代散文家。字靈臯,號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間進士。曾因戴名世案下獄,後官至禮部侍郎。桐城派創始者,講究義法,注重雅潔。《獄中雜記》等篇較有名。有《方苞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方苞”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分别指代成語和清代文學家,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成語“方苞”的含義

基本解釋:
指事物初露端倪或初步顯露出來的狀态,常用于形容尚未完全展現全貌的事物。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描述自然現象、社會趨勢或創作靈感的萌芽狀态,例如:“改革初見成效,如方苞待放。”


二、人物“方苞”的簡介

身份:
方苞(1668-1749),字靈臯,號望溪,清代著名散文家、桐城派創始人之一,與姚鼐、劉大櫆并稱“桐城三祖”。

生平與成就:

  1. 文學主張:提倡“義法”理論,強調文章需兼顧内容(義)與形式(法),追求雅潔文風。
  2. 代表作品:《獄中雜記》《方望溪先生全集》,以簡練叙事和深刻思想著稱。
  3. 經曆:曾因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獄牽連入獄,後官至禮部侍郎,晚年辭官歸鄉。

“方苞”既可形容事物初現的形态,也指向一位推動清代散文發展的文學大家。需根據語境區分具體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苞,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植物的果實或者花蕾還未開放時的狀态。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方字部首,右邊是苞字部首。方字部首表示方正或四角形狀,苞字部首表示花蕾。方苞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 在繁體字中,方苞的寫法保持不變。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方字部首可以寫成“⺕”或者“辶”,而苞字部首可以寫成“芃”或者“⺿”。這些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再使用。 一些方苞的例句可以是:“這個水果還未成熟,呈現出方苞的狀态。”或者“每個花朵開放之前都會有一個階段是方苞的。” 方苞可以與其他字組成詞語,例如“方苞待放”表示植物的花蕾即将開放。“開方苞”表示花蕾已經完全開放。“方苞易落”表示果實很容易從花蕾中脫落。 與方苞相關的近義詞可以是未綻放、未開放等詞語。反義詞可以是已綻放、已開放等詞語。 希望這些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隨時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