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除的意思、上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除的解釋

即上巳。古代風俗,農曆三月上巳日,往水邊以齋戒沐浴等法去災求福,故稱。 漢 徐幹 《齊都賦》:“青春季月,上除之良,無大無小,祓於水陽。” 南朝 齊 謝朓 《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詩:“秋祓濯流,春禊浮醴。初吉雲獻,上除方啟。” 唐 崔知賢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詩:“影媚元巳,和風上除。”

升遷,升官。 南朝 宋 鮑照 《謝上除啟》:“冒乞停止上除。伏願重許,幹穢悚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上除”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上”指方位高處或時間次序在前,“除”本義為台階(《漢語大詞典》),組合後原指“拾級而上的台階”,後引申為“帝王登階舉行祭祀”的特定場景。《古代漢語辭典》收錄該詞為“古代祭祀前齋戒沐浴的禮儀環節”,特指君主在宗廟舉行大典前的潔淨流程。

二、引申義項 在唐宋詩詞中衍生出時序含義,如王勃《三月曲水宴得煙字》詩句“上除乘麗景”,此處“上除”指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即上巳節),反映了古代節令與祭祀活動的關聯性。此用法在《全唐詩注》中列為節氣類專有名詞。

三、古代建築術語 《營造法式·卷五》記載“上除九階”指宗廟建築中由九級組成的禮儀台階,印證了其建築學範疇的原始含義。故宮博物院官網文物檔案顯示,太和殿丹陛保留着清代“上除”儀軌的實物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上除”是古代的一種傳統風俗,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農曆三月上巳日(即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人們前往水邊通過齋戒、沐浴等方式祛除災禍、祈求福運的活動。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如漢代徐幹《齊都賦》中“上除之良,無大無小,祓於水陽”即描述此習俗。

  2. 時間與活動内容

    • 時間:農曆三月上巳日(魏晉後固定為三月初三)。
    • 核心儀式:臨水祓禊(清潔身體)、祭祀祈福,後逐漸演變為春遊活動。
  3. 别稱與關聯
    又稱“上巳”“春禊”,與“秋禊”對應。南朝謝朓詩句“初吉雲獻,上除方啟”即體現其作為春季重要節令的地位。

  4. 其他含義
    部分文獻(如南朝鮑照作品)中,“上除”也引申為“升遷、升官”之意,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該詞主要與古代祓禊習俗相關,是研究傳統節俗及漢語言文化的重要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愛答不理愛海北陲俵解比仿不惹眼朝晨雛兒刍薪厝施刀人盜跖之物德況懂門兒東語二因素說豐昌鋼腸官梅鬼目菜含漿鹖雀宏偉闳耀齁喘後殿毀折奸訴簡重交接鯨觀金源郡庭開秩控卷口絡邌旦靈驗劉墉龍骧豹變屢變星霜閩嶺納財弄獐弄智鋪敍耆老青磴青尖杞筍三九天奢僭生頭死壟瞬睒司地兕觥溯流而上投匮托詞烏篷船險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