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樹蓺 ”。種植,栽培。《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種,以教稼穡樹蓺。” 賈公彥 疏:“教民春稼秋穡,以樹其木,以蓺黍稷也。”《孟子·滕文公上》:“ 後稷 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三國 魏 阮籍 《東平賦》:“其土田則原壤蕪荒,樹藝失時。”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田不自耕植者不得有,牧不自驅策者不得有,山林場圃不自樹蓺者不得有。”
“樹藝”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樹藝”指種植、栽培,尤其用于描述古代農業活動中對作物或樹木的培育管理。例如《孟子·滕文公上》提到“後稷教民稼穑,樹藝五谷”,即強調種植五谷的農業技術。
曆史典籍:
擴展含義:
部分現代解釋延伸為對樹木的修剪、形态塑造及疾病防治,屬于園藝或林業範疇(需注意此釋義來自低權威性來源)。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比喻義或現代用法,建議參考權威古籍或專業農藝文獻。
樹藝是指對樹木進行修剪、撫育和造型的一種技藝。它是園林美化和景觀塑造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提升樹木的美觀和生長狀态。
樹藝的拆分部首是木,表示與樹木相關。它的筆畫結構是左右結構,共有4筆。
樹藝一詞的來源沒有具體的出處記載。它是由“樹”和“藝”兩個字組合而成。樹藝這個詞通過結合表示了樹木修剪造型的技藝。
樹藝的繁體形式為「樹藝」。
在古代,樹藝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根據現有的資料,我們找不到确切的古代漢字寫法。
1. 他擅長樹藝,将花園裡的樹木修剪得形态優美。
2. 學習樹藝需要耐心和細心。
造景、修剪、樹木、造型、園林、美化。
樹木雕塑、樹木造型。
疏林、砍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