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相隔極短,緊相連接。 清 張岱 《陶庵夢憶·西湖香市》:“至香市,則殿中邊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門内外,有屋則攤,無屋則廠,廠外又棚,棚外又攤,節節寸寸。”
“節節寸寸”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jié jié cùn cùn,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事物緊密相連、間隔極短或逐步累積。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意義
成語由“節節”和“寸寸”疊加組成:
引申義
經典用例
清代張岱在《陶庵夢憶·西湖香市》中寫道:“殿中邊甬道上下……節節寸寸”,描述香市攤位層層疊疊、緊密相連的場景。
現代應用
可用于描述城市建築密集、事件接連發生,或強調細節的逐步完善。
例:項目推進需“節節寸寸”把控,避免疏漏。
此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更常見的近義詞。
“節節寸寸”是一個四字成語,意指逐步縮小或減少。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寸”,總共有11畫。
“節節寸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傳》中。成語的意思是大大小小一寸寸地削減或減少,比喻逐漸地節約或限制。在節約資源或控制開支方面,持續的小幅度削減或減少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在繁體字中,“節節寸寸”被寫作「節節寸寸」,沒有太大的區别。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比現代簡化字要繁複。以“節節寸寸”為例,其古代漢字寫法是「節節寸寸」。這種寫法曆經演變最終發展成今天的标準字形。
以下是一些使用“節節寸寸”的例句:
1. 他從不浪費,每次買東西都是節節寸寸地削減開支。
2. 這個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表現出色,節節寸寸地減少了不必要的支出。
一些與“節節寸寸”相關的組詞有:
1. 節約:在使用資源方面進行減少或合理利用。
2. 削減:減少或去除不必要或過多的部分。
3. 縮小:減小或收縮至較小的規模。
與“節節寸寸”相近的成語是:
1. 一寸光陰一寸金:形容時間的寶貴,不能浪費。
2. 一寸長一寸強:形容學習或成長過程中每一點進步都是寶貴的。
與“節節寸寸”相反的成語是:
1. 一日千裡:形容事物發展迅猛或進展神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