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假器的意思、假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假器的解釋

(1).借與器物。《左傳·昭公七年》:“ 晉 人來治 杞 田, 季孫 将以 成 與之。 謝息 為 孟孫 守,不可,曰:‘人有言曰:“雖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禮也。”夫子從君,而守臣喪邑,雖吾子亦有猜焉。’”因引申指委以地方官職。 宋 曾鞏 《明州到任謝兩府啟》:“伏念 鞏 才無遠用,學殆小知,誤蒙假器之恩,愧乏當官之効。”

(2).借助于器物。 晉 成公綏 《嘯賦》:“是故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禦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假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古代文獻和現代網絡用法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根據《漢典》的權威解釋,該詞有兩種核心含義:

  1. 借與器物:指将物品暫時借予他人使用。
  2. 借助于器物:表示通過工具或器械輔助完成某事。

二、古代文獻中的用法

  1. 《左傳·昭公七年》典故
    原文提到“守不假器,禮也”,意為守護者不可隨意将器物借出,體現了古代禮制中對職責的嚴格規範。後引申為“委以地方官職”,強調對權力的謹慎授予。

  2. 文學作品的引用
    晉代成公綏《嘯賦》中“聲不假器”,指聲音的發出無需借助外物,強調自然天成。


三、現代網絡語境中的引申

在當代網絡用語中,“假器”可能被延伸為“假體裝置”(如假肢、仿真器具等),對應法語翻譯為“appareils prothétiques”。不過這一用法尚未被傳統詞典廣泛收錄,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假器”一詞兼具曆史深度與時代適應性,既承載了古代禮制文化,又在現代衍生出新的技術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原文或語言學專業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假器》的意思

《假器》這個詞可以指代假冒的物品或設備,也可以用來形容虛僞、不真實的行為或心理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假器》的部首是手(扌)和契(卩), 筆畫數為10。

來源和繁體

《假器》一詞的來源比較廣泛,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它的繁體字為「假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假器》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思都是相似的。例如,有的古代寫法可能是「價器」。

例句

1. 他購買了一件名牌包包,結果發現是假器。

2. 他的言行中充滿了假器,讓人難以相信他的真誠。

組詞

- 假冒

- 假裝

- 假貨

- 假使

- 假裝

近義詞

- 僞造

- 仿冒

- 虛假

反義詞

- 真品

- 真實

- 真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