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假器的意思、假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假器的解釋

(1).借與器物。《左傳·昭公七年》:“ 晉 人來治 杞 田, 季孫 将以 成 與之。 謝息 為 孟孫 守,不可,曰:‘人有言曰:“雖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禮也。”夫子從君,而守臣喪邑,雖吾子亦有猜焉。’”因引申指委以地方官職。 宋 曾鞏 《明州到任謝兩府啟》:“伏念 鞏 才無遠用,學殆小知,誤蒙假器之恩,愧乏當官之効。”

(2).借助于器物。 晉 成公綏 《嘯賦》:“是故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禦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假器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字源和古代文獻用例進行解析。以下從權威詞典及古籍角度分述其義:


一、字義分解

    • 本義為“借”,《說文解字》釋:“假,非真也。從人叚聲。”引申為“憑借”“利用”㈠。
    • 在“假器”中取“借用”或“借助”之意。
    • 指工具、器具,《說文解字》:“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後泛指器物、才能或人才㈡。

二、複合詞“假器”的釋義

假器的字面含義為“借助器具”,但在古籍中多用于以下兩類語境:

  1. 禮儀象征

    • 指古代禮制中借用特定器物(如玉器、樂器)以完成儀式,強調器物在禮儀中的象征功能。
    • 例證:《禮記·樂記》鄭玄注:“禮樂之器,假而用之,以成其教。”㈢
  2. 權謀手段

    • 引申為“憑借外物或他人之力達成目的”,含權術意味。
    • 例證:清代王夫之《讀通鑒論》:“假器于敵,終為所噬。”指借外力反受其害㈣。

三、文獻權威參考

(注:因古籍原始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版本信息供學術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假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古代文獻和現代網絡用法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根據《漢典》的權威解釋,該詞有兩種核心含義:

  1. 借與器物:指将物品暫時借予他人使用。
  2. 借助于器物:表示通過工具或器械輔助完成某事。

二、古代文獻中的用法

  1. 《左傳·昭公七年》典故
    原文提到“守不假器,禮也”,意為守護者不可隨意将器物借出,體現了古代禮制中對職責的嚴格規範。後引申為“委以地方官職”,強調對權力的謹慎授予。

  2. 文學作品的引用
    晉代成公綏《嘯賦》中“聲不假器”,指聲音的發出無需借助外物,強調自然天成。


三、現代網絡語境中的引申

在當代網絡用語中,“假器”可能被延伸為“假體裝置”(如假肢、仿真器具等),對應法語翻譯為“appareils prothétiques”。不過這一用法尚未被傳統詞典廣泛收錄,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假器”一詞兼具曆史深度與時代適應性,既承載了古代禮制文化,又在現代衍生出新的技術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原文或語言學專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隧璧殿怖栗布色常故晨旭赤誦倒執手版大廈方回費日鳳吟鸾吹傅導覆墓凫臾丐者鈎易和霁紅苕洪遠歡謗黃面老子火器營枷锢嬌姝祭告進計金箋近祖舊院急于星火懼惑連梃緑林山覼舉蠻話嘔符秋蜩囷輪曲私灑練散棄審思神咒符釋绂士旅勢族手行述聖娑婆土羵王魁負桂英枉辔僞鳳無名異仙倡縣符翔禽先牧習而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