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拍竿的意思、拍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拍竿的解釋

(1).古時戰具名。置于兵車、戰艦上,利用杠杆和滑車,遙擲石塊、釘闆、火種等物以打擊敵方。《隋書·楊素傳》:“ 素 居 永安 ,造大艦,名曰五牙,上起樓五層,高百餘尺,左右前後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戰士八百人。”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四:“拍竿之制,施於樓船,上置巨石,轆轤貫焉,層樓百尺,六竿相聯,壯士數百,層環其巔,發之碎敵,熊羆莫前。”

(2).緣竿,爬竿。《隋書·沉光傳》:“初建 禪定寺 ,其中幡竿高十餘丈,適遇繩絶,非人力所及,諸僧患之。 光 見而謂僧曰:‘可持繩來,當相為上耳。’諸僧驚喜,因取而與之。 光 以口銜索,拍竿而上,直至龍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拍竿”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古代戰具

  1. 定義與用途
    拍竿是古代安裝在兵車或戰艦上的攻擊性武器,通過杠杆和滑車原理,遠程投擲石塊、釘闆、火種等物品攻擊敵方。例如,隋代名将楊素在永安建造的“五牙”戰艦,便配備六支高達五十尺的拍竿,可容納數百名士兵協同操作,破壞力極強(《隋書·楊素傳》記載)。

  2. 結構與原理
    清代魏源在《聖武記》中描述,拍竿通常架設于多層樓船上,利用轱辘系統懸挂巨石,由士兵集體操作抛擲,形成壓制性攻擊。

二、體育活動或技藝

拍竿也被解釋為“緣竿”或“爬竿”,即古代攀爬竹竿的體能活動。不過此義項在曆史文獻中記載較少,可能為衍生或區域用法。

“拍竿”的核心含義為古代軍事器械,尤其在隋唐時期的水戰中發揮重要作用,而“爬竿”的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隋書》《聖武記》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拍竿的意思

拍竿是一個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的拍竿一詞指的是擊掌慶賀之意。也可以用作動詞,表示用力将竿子拍打在地面上,以示激勵或驚喜。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拍竿的部首是筆部,拆分後的部首分别是手和竹。拍竿共有10畫。

來源和繁體

拍竿一詞源自于中國的傳統習俗。古時人們在慶賀和歡慶時會以竿子互相擊掌,表達喜慶之情。在繁體字中,“拍”字的寫法稍有不同,竿的部首為⺮,整體寫作「拍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拍”字寫作「拍槇」,其中槇是“竿”的古字形。古代漢字的“槇”部分與現代寫法中的“竿”相同。

例句

1. 同學們考試成績優異,老師高興地拍竿慶祝。

2. 比賽結束後,觀衆們拍竿為獲勝的運動員喝彩。

組詞

1. 拍手:用力擊掌,以表示鼓勵或贊賞。

2. 拍掌:拍手鼓掌。

3. 慶賀:為表示喜慶或祝賀而舉行慶祝活動。

4. 振奮:激勵,鼓舞士氣。

近義詞

1. 拍手

2. 鼓掌

反義詞

1. 無動于衷

2. 冷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