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刻的拓本。 宋 歐陽修 《删正<黃庭經>序》:“有《黃庭經》石本者,廼 永和 十三年 晉 人所書。” 宋 米芾 《寶章待訪錄》:“ 顔真卿 《寒食帖》……世多石本。” 金 元好問 《王黃華墨竹》詩:“ 開元 石本出摹寫, 燕 市駿骨空留名。”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賞鑒家率以舊石本為新,新木本為舊,與之辯,傲然弗信也。”
“石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中較為統一。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指石刻的拓本,即通過拓印技術将石碑上的文字或圖案複制到紙張等載體上的版本。這一用法在宋代至清代文獻中均有記載。
曆史用例與出處
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與“碑本”“碑帖”意義相近,均指向碑刻的複制品。區别在于“石本”更強調拓印載體的紙張屬性,而“碑本”側重原碑内容。
擴展解釋(需注意出處)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石本”可引申為“信念堅定如石”,但此用法未見于古代權威文獻,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特定語境下的比喻表達。
提示:若需考證具體碑帖的石本細節,建議參考《金石錄》《集古錄》等專業金石學著作。
《石本》是一個漢語詞語,它的意思是“岩石之本”或“石頭的起源”。根據分析,這個詞可以拆分為“石”和“本”兩部分。
其中,“石”是指石頭、岩石的意思,它是由石部作為部首,表示與石相關的事物。而“本”在這個詞語中是表示“起源”、“根基”的意思,同時它也是由木部作為部首。
《石本》這個詞總共有6個筆畫。其中,“石”部分有5個筆畫,它由橫、豎、撇組成;而“本”部分隻有1個筆畫,由一橫構成。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漢字的發展。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石”的字形已經有近似現代漢字的形态,形狀類似“石頭”的象形圖案。而“本”在古代寫法中,它是由一個橫向的直線寫出來的,有着“根基”的引申意義。
《石本》這個詞的繁體字為「石本」,它與簡體字的寫法一緻,沒有任何差異。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石」字的寫法與現代一樣,其形态類似現代的“石頭”的形象。而「本」字在古代寫法中,其形态更加簡化,隻用了一條橫線表示。
下面是一些使用「石本」這個詞的例句:
組詞:岩石、砗磲、石料、石雕
近義詞:石頭、石塊、岩石
反義詞:水泥、金屬、塑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