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本的意思、石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本的解釋

石刻的拓本。 宋 歐陽修 《删正<黃庭經>序》:“有《黃庭經》石本者,廼 永和 十三年 晉 人所書。” 宋 米芾 《寶章待訪錄》:“ 顔真卿 《寒食帖》……世多石本。” 金 元好問 《王黃華墨竹》詩:“ 開元 石本出摹寫, 燕 市駿骨空留名。”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賞鑒家率以舊石本為新,新木本為舊,與之辯,傲然弗信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石本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釋義:

一、石刻拓本 指通過拓印技術将碑刻、摩崖等石質文物上的文字或圖案複制的紙質版本。這類石本在金石學研究中具有重要文獻價值,如《漢語大詞典》指出其"保存了古代書法藝術和史料"的特點。《辭海》将其定義為"碑帖的拓印本"。

二、石質底版 在傳統印刷領域特指雕刻文字的石質印版。明代《天工開物》記載的"凡碑石摹刻,皆取石本為範"即指此類用于翻刻的原始石質模闆。

三、佛教典籍 佛教術語中特指刻在石闆上的經文。敦煌遺書中保存的7世紀《金剛經》石本,是現存較早的佛教石經實物,印證了《大唐西域記》中"镌石傳經"的記載。

該詞最早見于北宋歐陽修《集古錄》"得石本于友人處",明代楊慎《丹鉛錄》詳述其制作工藝,現代考古學仍沿用這一專業術語指代石刻文獻載體。

網絡擴展解釋

“石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中較為統一。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石刻的拓本,即通過拓印技術将石碑上的文字或圖案複制到紙張等載體上的版本。這一用法在宋代至清代文獻中均有記載。

  2. 曆史用例與出處

    • 宋代歐陽修提到《黃庭經》石本是晉代書法作品(《删正<黃庭經>序》);
    • 米芾《寶章待訪錄》記載顔真卿《寒食帖》“世多石本”;
    • 清代紀昀描述鑒賞家對石本與木本拓印的混淆(《閱微草堂筆記》)。
  3. 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與“碑本”“碑帖”意義相近,均指向碑刻的複制品。區别在于“石本”更強調拓印載體的紙張屬性,而“碑本”側重原碑内容。

  4. 擴展解釋(需注意出處)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石本”可引申為“信念堅定如石”,但此用法未見于古代權威文獻,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特定語境下的比喻表達。

提示:若需考證具體碑帖的石本細節,建議參考《金石錄》《集古錄》等專業金石學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隘絕安其所習奔走相告變面參考資料長天日垂釣辭氣呆掙刀箭敵鬥滌瑕蕩穢地征樊籠煩弱奉别富春渚溉盥隔厭怪憾罣誤孤勝戒書科跣嬾鈍老派梁粝淋巴結零悴狸物昧信棉褲木神難忘頗回搶渡牽牛瓊柱蹊畛犬馬之戀忍無可忍軟骨頭乳茗三杯通大道神殿盛年不重來釋迦守孝順愛四背糖蘿蔔榻位天長地久條鞭脫口而出巍崇無非是五明骥無聲樂憲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