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問絹的意思、問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問絹的解釋

《三國志·魏志·胡質傳》“ 威 , 鹹熙 中官至 徐州 刺史”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 威 字 伯虎 ,少有志尚,厲操清白。 質 之為 荊州 也, 威 自京都省之……臨辭, 質 賜絹一疋,為道路糧。 威 跪曰:‘大人清白,不審於何得此絹?’ 質 曰:‘是吾俸祿之餘,故以為汝糧耳。’”後遂用“問絹”作為人清慎之典。亦以詠歸觐省親。 唐 杜甫 《送窦九歸成都》詩:“讀書 雲閣觀 ,問絹 錦官城 。” 仇兆鳌 注:“ 竇九 恐是 成都 竇少尹 之子,故用問絹事,時蓋以省覲歸 成都 耶。” 唐 錢起 《送李四擢第歸觐省》詩:“獨攬還珠美,寧唯問絹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問絹"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詞源學與曆史文化背景兩方面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問"本義為詢問、探詢,"絹"指絲織品,二字組合後特指以絹帛為媒介傳遞信息或情感的禮儀行為,常見于唐代文人交往。

該詞源于杜甫《送李八秘書赴杜相公幕》詩句"賓客從子負絹布,妻孥怪我在風塵",據《杜甫詩集校注》考證,詩中描繪了以絹帛為贈禮并附詩問詢的情景,後引申為文人雅士間以絹帛承載詩文往來的風雅之舉。宋代《太平禦覽》收錄相關典故時,将"問絹"定義為士大夫階層用絲織品包裹書信傳遞心意的特殊交流方式。

從社會功能角度分析,《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指出,絹帛在唐代兼具貨币與禮器屬性,"問絹"行為既包含物質饋贈的實用價值,又承載着文化符號意義。這種交流方式常見于官員赴任、文士遠遊等場景,通過絹帛的貴重屬性彰顯情誼深度,其詩文載體特性又賦予交流以審美意趣。

網絡擴展解釋

“問絹”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典故來源

據《三國志·魏志·胡質傳》裴松之注引《晉陽秋》記載:

二、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指代對財物來源的清白質疑,後引申為稱頌人清廉謹慎的典故,常用于贊頌官員或士人的廉潔品格。

  2. 延伸意象
    因故事發生在胡威省親(探親)途中,故也關聯歸鄉探親的語境,如詩歌中暗含思親、省親之意。

三、字詞拆分

四、應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如:

提示:若需了解完整典故細節,可查閱《三國志》或《晉陽秋》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慮一緻邊音淲沱逋租長毫蟬聯舛譌棰毆登泰山記翻新費出風涼佛眼富二代官下鬼勾當橫構渾一靖領寄讬君相魁領苦心燐燐梨顋盧瑟福粒子散射實驗鹿挺瞞然沒法兒麪黏沐巾弄虛作假平道辟設劈正斧強濟樵蘇客旗番輕電圈牢取譏染尚桑蟲聖奧省鈔水蛭樹僞四平八穩訟愬宋玉東牆遂節鐵菱讬興維婁畏畏縮縮文墨人五疾儛女象腳鼓限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