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愕窒的意思、愕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愕窒的解釋

驚惶得不敢出氣。 唐 沉亞之 《上使主第二書》:“将欲有請,草奏具示,始則卒然愕窒,不知詞對。” 清 張岱 《<陶庵夢憶>自序》:“故舊見之,如毒藥猛獸,愕窒不敢與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愕窒(è zhì)是漢語中一個形容極度震驚狀态的複合詞,字面可拆解為“愕然”與“窒息”的組合,指因突發強烈刺激(如驚駭、恐懼或意外)導緻瞬間失神、呼吸停滞的生理與心理反應。其核心含義強調震驚到暫時喪失正常反應能力,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單字釋義與詞源

  1. 《說文解字》釋為“愕,驚也”,指因突發意外而顯露的驚詫神情(如“愕然失色”)。《漢語大詞典》引《戰國策·燕策三》:“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突顯其“猝不及防”的語義。

  2. 《爾雅·釋言》注“窒,塞也”,原指氣息阻塞不通。《莊子·外物》有“窒隙蹈瑕”之例,後引申為心理層面的壓抑感(如“窒息感”)。

二字複合後,“愕窒”在近代文學中逐漸定型,專指震驚至生理機能短暫停滞的極端狀态。


二、現代詞典釋義與用法

  1. 權威定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标注:

    愕窒:因受驚而一時喘不過氣;形容極度震驚。

    例:“噩耗傳來,衆人愕窒失語。”

  2. 情感層級

    較“驚訝”“愕然”程度更深,強調震驚伴隨生理性窒息感,常見于遭遇重大變故或沖擊性事件的描寫(如魯迅《傷逝》:“我突然感到一陣愕窒,仿佛心髒被攥住”)。


三、文學語境中的典型表現

在現當代文學中,“愕窒”多用于刻畫人物遭遇精神重創時的瞬間反應:


四、近義詞辨析

詞語 核心差異 示例場景
愕窒 震驚+窒息感,生理心理雙重失控 聽聞至親猝逝
愕然 側重面部表情驚詫 見故人突然現身
駭異 強調恐懼與不解交織 目睹超自然現象
錯愕 短暫驚訝,程度較輕 被意外提問一時語塞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Z].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1963.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Z]. 商務印書館, 2016.
  4. 魯迅. 《彷徨·傷逝》[M].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3.
  5. 錢鐘書. 《圍城》[M].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1.

網絡擴展解釋

“愕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è zhì,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愕窒指因極度驚愕而呼吸停滞的狀态,形容人在受到強烈震撼或恐懼時,驚惶得不敢出氣。例如:

二、字義拆分

  1. 愕:表示驚訝、發愣,如“愕然”“驚愕”。
  2. 窒:意為阻塞不通,如“窒息”“窒塞”,引申為因情緒波動導緻呼吸受阻。

三、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描述因突發事件或強烈情緒(如恐懼、震驚)導緻的生理反應。例如:

四、近義詞與相關表達

如需更多例句或拓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線上詞典(如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陛級楚弓大詢頂翎抖空竹放着诽譽逢時分擾附過改良綱梢高架道路橋軌書歸土蠱菑合衆嚯索貨殖姜嫄濺沫劍樹教廷借調羁身舊雨楷書窾郤冷峭良針流抵麻稭蠻觸相争毛連罵山罵海臬司偏柎埤汙僻行潛潛覰邊曲章荏菽散拙審音石料收後收退水底摸月樹建太原探馬赤軍挺逸托寵圖說猥酒午安五虎将污濫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