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iyuan] 中國山西省省會。位于省中部,汾河縱貫,面積3044平方公裡,人口 177萬。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最大的工業城市,以冶金、煤炭、化工為主
地勢較高的寬闊平地。後用為地名。《書·禹貢》:“既修 太原 ,至於 嶽 陽。” 孔 傳:“高平曰太原,今以為郡名。” 孔穎達 疏:“太原,原之大者…… 孔 以 太原 地高,故言高平,其地高而廣也。”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布濩閎澤,延曼太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太原漢語 快速查詢。
太原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現代城市
太原是中國山西省省會,位于省中部汾河流域,總面積約6,988平方公裡,常住人口543萬()。古稱“晉陽”“龍城”,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建城史超2,500年,曾是多個朝代的政治軍事重鎮。
地理與經濟地位
太原是山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工業以冶金、煤炭、化工為主導,城鎮化率達89.34%()。同時,它也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優秀旅遊城市,擁有晉祠、雙塔寺等著名景點()。
字面來源
“太原”一詞最早見于《尚書·禹貢》,意為“地勢高而平坦的廣闊原野”。孔穎達注疏稱“高平曰太原”,指代高而廣袤的平地()。
古代行政區劃
曆史上“太原”曾為郡名,管轄今山西中部地區。漢代司馬相如《上林賦》中“延曼太原”即用此意()。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沿革或數據,可參考山西省官方資料或地方志。
太原是中國山西省的省會城市,也是山西最大的城市之一。作為曆史文化名城,太原在中國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太原的拆分部首為大、兀,筆畫數為11畫。
太原這個名字的來源有兩種推測。一種說法是,太原得名于戰國時期齊國的太原城,後來這個城市在秦朝被廢棄。另一種說法是,太原原指大山,意為高大的原野。
太原的繁體字為「太原」,與簡體字形相同。
在古代,太原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盡管我們無法确認準确的古字寫法,但據研究推測,太原可能會采用「太願」、「太爰」、「太苑」等寫法。
1. 我計劃明年去太原旅遊。
2. 他出生在太原,然後在外地上大學。
太原沒有明确的常見組詞,但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詞,比如太原人、太原市等。
近義詞:山西省會城市、晉中。
反義詞:其他省會城市、非太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