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水底摸月的意思、水底摸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水底摸月的解釋

同“ 水中撈月 ”。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奇谑·諺語至理》:“賒酒時風花雪月,飲之時流星趕月,讨錢時水底摸月。喻世之無賴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水底摸月”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比喻追求不可能實現的事情,或做出不切實際的打算,最終徒勞無功、白費力氣。其含義與“水中撈月”完全相同。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明代郎瑛的《七修類稿·奇谑·諺語至理》:“賒酒時風花雪月,飲之時流星趕月,讨錢時水底摸月。喻世之無賴者也。”。此處通過對比不同場景下的“月”,諷刺不切實際的行為。

三、使用場景

  1. 形容不切實際的計劃:如試圖用錯誤方法解決問題時,可提醒“這無異于水底摸月”。
  2. 批評無效努力:常用于否定盲目行動,例如“與其水底摸月,不如腳踏實地”。
  3. 文學修辭:多用于詩詞、散文中增強畫面感和哲理意味。

四、語言特征

五、文化延伸
該成語通過“水中月”這一意象,生動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虛幻與現實的辯證思考,常與禅宗“鏡花水月”的哲學概念相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水底摸月》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水底摸月》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空欲徒勞,做事不切實際,不現實。比喻心不在焉或為了不可能實現的目标而奮鬥。

拆分部首和筆畫

《水底摸月》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

水(三點水,3畫)+ 底(廣字旁,8畫)+ 摸(手字旁,11畫)+ 月(月字旁,4畫)

來源

《水底摸月》起源于唐代詩人韓愈的散文《師承錄》。該散文中記載了一個小兒子在泰山廟的底石前,看到月亮反照在廟底的水中,便伸手去摸月的故事。這個故事後來成為這個成語的典故。

繁體

《水底摸月》的繁體字為《水底摸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并不像現代簡化字那樣。但是,《水底摸月》這個成語的古時候寫法和現代大緻相同,沒有太大差别。

例句

他整天虛度時間,做一些根本無法實現的事情,真是在水底摸月。

組詞

水天一色、底細、摸棱兩可、月夜、底線

近義詞

牛頭不對馬嘴、畫餅充饑、異想天開

反義詞

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切實可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