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軌書的意思、軌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軌書的解釋

指法度體制。語出《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南朝 梁 江淹 《齊太祖诔》:“金湯無險,軌書攸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軌書是古代中國的一種文書制度,特指西周時期用于記錄戶籍、土地等信息的官方文書,具有法律效力。其名稱源于“軌”作為基層行政單位(五家為一軌)的記載,是古代行政管理的重要載體。以下從釋義、曆史背景及文獻依據三方面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字義溯源

    “軌”本義指車轍,引申為法度、規範(《說文解字》:“軌,車轍也”),此處指戶籍編制單位;“書”即文書記錄。合稱“軌書”,意為按法定規範登記的戶籍土地檔案。

  2. 制度内涵

    西周時期以“軌”為基層單位統計人口、田産,形成官方檔案(《管子·小匡》:“制國以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五家為軌”),用于賦役征發和土地管理。


二、曆史背景與功能

  1. 行政基礎

    據《周禮》記載,西周設“司民”官職掌管戶籍,“軌書”是其核心工具,通過記錄“生齒(人口)、田宅”實現“以起軍旅,以作田役”(《周禮·秋官·司民》)。

  2. 法律效力

    軌書作為土地權屬憑證,可避免争端。如西周金文銘文中的土地交易需“書于丹圖”(鑄刻契約),即軌書的實物形态(參考《殷周金文集成》編號2841)。


三、文獻佐證

  1. 古代典籍

    《國語·齊語》載管仲改革:“制國以為二十一鄉,五家為軌,軌為之長”,明确軌制與文書管理的關系。

    《周禮·地官·小司徒》詳述“均土地、稽人民”時需“書其數于版”,印證軌書内容。

  2. 文字學依據

    許慎《說文解字》釋“軌”:“車轍也,從車九聲”,強調其規範義;清代段玉裁注:“引申為凡法度之稱”,契合軌書的制度屬性。

  3. 出土文獻

    西周青銅器“散氏盤”銘文(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記載土地勘界過程,可視作軌書的實物遺存,印證其法律功能。


四、現代研究價值

軌書制度是研究西周行政、法律史的關鍵材料,其“以籍定賦”模式影響後世戶籍制度(如唐代“手實”、明代“黃冊”)。當代學者通過金文、簡牍考證,進一步還原其文書形态與管理流程(參見李峰《西周的政體》)。


參考文獻來源:

  1. 《國語·齊語》電子版(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 《周禮正義》清刻本掃描(國學大師網)
  3. 《說文解字注》線上檢索(漢典網)
  4. 台北故宮博物院“散氏盤”數字典藏

網絡擴展解釋

“軌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uǐ shū,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軌書”指代法度體制,強調社會規範、文字或制度的統一性。該詞源自《禮記·中庸》中的經典表述“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原指秦朝統一後推行的交通(車軌)、文字(書文)和倫理标準,後引申為泛指統一的社會制度或規範。

2.曆史背景與引證

3.用法與示例

4.相關概念

“軌書”一詞承載着中國古代政治文化中對統一性的追求,其内涵從具體的車軌、文字标準擴展至廣義的社會制度。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禮記》原文或曆史制度研究(如、3、5的學術延伸)。

别人正在浏覽...

标押不識一丁饞涎欲滴車鄰辰選從性瘁瘖寸山錯合德庸二省反走法執風激電飛粉裝玉琢剛隘管湧規迹含覆紅氍毹嘩讙火丞監察簡單化磵道荊轲具考酷楚老健掠敚連擊利濟羅床瞞天要價麋軀年逾古稀龐公偏發期克嶔巇荃蹄曲鬯搉惟曲頤染惑忍苦耐勞軟塵土申狀拾荒刷字縮頭縮頸體溫同父唾手僞國微涓圍碁物各有主閑瞧蕭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