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age in trade;merchant] 經商;商人
又欲軸轳遠緻,亦令貨殖聚斂。——《南史·徐勉傳》
與平州郡之豪傑,五都之貨殖,三選七遷,充奉陵邑。—— 班固《西都賦》
(1).謂經商營利。《論語·先進》:“ 賜 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 揚州 有 王生 者,人呼為 王四舅 ,匿跡貨殖,厚自奉養。”《花月痕》第四七回:“以貿遷為絶伎,以貨殖為資生。”
(2).經商的人。 漢 班固 《西都賦》:“與乎州郡之豪傑,五都之貨殖,三選七遷,充奉陵邑。”《續資治通鑒·宋太宗雍熙元年》:“丙申,賜京師大酺三日。集 開封府 及諸軍樂人,遷四市貨殖,五方士女大會。”
(3).財物;商品。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觀道義而如醉,聞貨殖而波擾者,穢人也。” 宋 王禹偁 《送李巽序》:“古者,設關所以禁末遊,為市所以通貨殖,後世因而有稅焉。”
“貨殖”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uò zhí,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現代語境中,“貨殖”可泛指一切資本運作或投資行為,如《資本論》提到的“貨币繁殖”概念()。
該詞融合了經濟行為與財富增值内涵,既體現古代商業智慧,也與現代經濟學中的資本流通相呼應。
《貨殖》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種植和養殖經營農産品或家畜,以獲取利潤。
《貨殖》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貝”部,表示與財富、金錢相關,右邊是“殳”部,表示養殖、生産。
拆分後,《貨殖》有10個筆畫。
《貨殖》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漢字詞典中。
在繁體字中,貨的右邊多了一個“貫”字,寫作“貨殖”。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貨的書寫形式為“貨”,字形上有一點不同,多了一點在左上角。
殖的書寫形式為“殖”,字形也存在細微差異,右邊的橫畫沒有下彎。
1. 農場主利用土地進行農作物的貨殖。
2. 這家養殖場以養殖家禽為主要貨殖項目。
1. 貨物:指物品或商品。
2. 養殖:指人工培育和繁殖動植物。
3. 貨源:指供應貨物的來源。
1. 貨物
2. 農産
3. 産品
1. 貨消:指貨物被消費或消失的過程。
2. 殺害:指人或動物被故意殺死的行為。
3. 破壞:指損壞或破壞物品或環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