臬司的意思、臬司的詳細解釋
臬司的解釋
元 代肅政廉訪使司、 明 清 提刑按察使司的别稱。主管一省司法。也借稱廉訪使或按察使。《元史·奕赫抵雅爾丁傳》:“逮至臬司,皆命官及有出身之吏,廉得其情,則将服罪,獄具無庸施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郵政上》:“ 中國 郵政,内隸於兵部,外統於臬司。”
詞語分解
- 臬的解釋 臬 è 箭靶子。 古代測日影的标杆。 标準,法式:圭臬。 筆畫數:; 部首:自; 筆順編號:
- 司的解釋 司 ī 主管,操作:司法。司機。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儀器,為現在指南針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長官;b.複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長官,後為
網絡擴展解釋
“臬司”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主要涉及宋、元、明、清時期的司法與監察職能,具體解釋如下:
1.定義與曆史沿革
臬司是宋、元、明、清時期對司法機構的簡稱,包括:
- 宋代:提點刑獄司(主管地方刑獄);
- 元代:肅政廉訪使司(負責司法刑獄與官吏考核);
- 明、清:提刑按察使司(掌管一省司法與監察)。
2.主要職責
- 司法刑獄:主管一省範圍内的案件審理、刑罰執行,相當于現代省級司法系統(如省司法廳);
- 監察職能:監督地方官員,糾察渎職、貪污等行為;
- 官吏考核:元代時還負責官員的政績評定。
3.官職别稱與品級
- 别稱:按察使、廉訪使,俗稱“臬台”或“廉訪”;
- 品級:明清時期按察使為正三品官員。
4.與其他官職的關系
- 藩司(布政使):主管一省行政與財政,與臬司并稱“藩臬”,類似現代副省長與司法廳長的分工;
- 道台:臬司與藩司同屬省級高官,合稱“兩司”。
補充說明
“臬”字本義為箭靶或準則,引申為司法标準,因此“臬司”一詞體現了其維護法律權威的職能。
網絡擴展解釋二
《臬司》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臬司》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為“宦官的司事”。宦官是指受封官職但沒有繼承權的太監,臬司則是宦官所屬的管理機構。
拆分部首和筆畫
《臬司》的部首是“臣”(chén),筆畫總數為9畫。
來源
《臬司》一詞可追溯到中國古代,《漢書》中多次提到臬司的存在。它是封建時代宦官管理機構的稱謂。
繁體
在繁體字中,臬司的寫法為「臬司」,字形保持與簡體字相同,隻是書寫方式略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臬司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有一些細微的修飾變化。
例句
1. 宦官們在臬司中負責管理後宮事務。
2. 他被貶為臬司中的低級官員。
組詞
臬門、臬官、臬職、臬僚、臬仆。
近義詞
宦官、太監。
反義詞
官僚、文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