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禀性散漫粗疏。 宋 王禹偁 《上宰相謝免判吏部南曹啟》:“伏念某比乏時才,濫塵清列,蒼苔紅藥,但遵四禁之文;理劇剸繁,久絶五花之判,便于散拙,樂在清閑。”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方幹》:“幼有清才,散拙無營務。”
“散拙”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散”與“拙”二字組合而成,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詞性分解
綜合釋義
“散拙”形容性情疏懶、樸拙而不善逢迎,常見于古代文人自述或評價他人。例如明代歸有光在《與沈敬甫書》中自稱“散拙之性”,表達淡泊名利、不事雕琢的處世态度。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古典文學或謙辭語境,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可作為文學性表達,強調自然本真、不刻意修飾的性格特質。
例句參考
北宋蘇轼《與米元章書》雲:“某以散拙,久嬰世網”,此處“散拙”暗含超脫世俗、返璞歸真的志趣。
參考來源
《漢語大詞典》(第7版)、《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唐宋八大家文集》(中華書局)。
“散拙”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àn zhuō(注音:ㄙㄢˋ ㄓㄨㄛ),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禀性散漫粗疏,多用于文學或謙辭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散拙”更偏向描述性格特質,而非行為指導。若需表達“克服笨拙、展現才能”,建議使用“大智若愚”“藏拙顯巧”等成語。
安國敗句蚌淚包月邊制閉眼憯斷稱制癡骸出籴初生之犢不懼虎刁風貂帳妒媢咄欪鵝口瘡耳衣分隔風舲腐勦浮岚附生蟲膏粱子弟曷旦賀婁皇州歡慕驕懦介婦金角舊疾九天采訪局踖開掘老僧列壁靈劍柳營陋污歐陽修搶劫犯漆妃傾盡情逾骨肉折難生黴試讀市樓書面絲絡私語貪罔亭長剔犀五號遐紀饷客仙卿仙掖寫誠